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0世纪50-70年代文学中的青春心态与德育价值研究

20世纪50-70年代文学中的青春心态与德育价值研究

  • 字数: 15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王秀杰|责编:郑秀艳
  • 商品条码: 978754267558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7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精神价值上,20世纪50—70年代文学伴随着一 代人度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打开这一时期的文学文本 ,无论是革命历史题材中的战斗英雄,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的劳动楷模,都带着无限高尚的精神风貌活跃在文学 的人物画廊中。《青春万岁》中的杨蔷云、郑波,《创 业史》中的梁生宝、徐改霞,《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卢嘉川、江华,《三里湾》中的王玉生,《山乡巨变 》中的邓秀梅、刘雨生等,《艳阳天》中的萧长春,《 战斗的青春》中的许凤、李铁,《年青的一代》中的萧 继业,《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 ……作者赋予了“ 现代新人”以高尚的思想品格,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和 建设浪潮中的青春光芒,看到了一种基于时代和社会需 求基础上的崭新的青春品格:纯朴善良、勤劳能干、大 公无私,信仰坚定、对党无限忠诚,甘于自我牺牲、同 情弱者、有理想、有远见,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作家在 创造“社会主义新人”的过程中树立了一套崭新的社会 主义文化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精神财富,这一文化价值 体系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价值。 从文学接受来看,《创业史》《山乡巨变》《青 春之歌》《林海雪原》《欧阳海之歌》等作品在当时都 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热销记录,它们激励、鼓舞了一代人 ,尤其对于青年来讲,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境界、价值选 择、所作所为为一个时代所崇拜、所效仿。直到今天, 蕴涵在50-70年代文学中的那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和在这 种力量支撑下一代英雄所达到的超凡品质和人生极致依 然是我们教育引领新时代青年的重要德育资源。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20世纪50—70年代的青春心态及其精神渊源 第一节 青春心态的界定 第二节 20世纪50—70年代作家青春心态类型分析 第三节 20世纪50—70年代青春心态产生的精神渊源 第二章 “十七年文学”中的青春心态 第一节 时间开始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时间意识与青春心态 第二节 青春书写:现代性追求中的成长渴望与焦虑 第三节 追寻与迷失:青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博弈 第三章 “文革”文学:青春残酷物语 第一节 “文革”时期的青春主题 第二节 文学中的“红卫兵”形象及其心态 第三节 下乡知青的创作及其心态 第四章 50—70年代作家的身份认同与青春书写 第一节 认同于革命和“文艺战士”身份的青春书写 第二节 认同于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的青春书写 第三节 认同于个体自由心灵和作家身份的青春书写 第五章 青春心态与当代文学的生成 第一节 青春心态与文艺界的批评活动 第二节 青春心态与作品的艺术风格 第三节 从青春心态看20世纪50—70年代文学在当代文学史 上的地位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