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学翻译的语用变通(精)/教育与语言书系/光明学术文库

文学翻译的语用变通(精)/教育与语言书系/光明学术文库

  • 字数: 368
  • 出版社: 光明日报
  • 作者: 王才英//侯国金|责编:杨茹
  • 商品条码: 978751946605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6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基于译理、译观、译技 的理论探讨,本书从微观应 用入手,选取国学经典、四 大名著、现代小说和诗歌等 翻译语料,重点讨论了“国 学”英译的繁难与语用变通 策略。以《论语》翻译为例 ,指出国学翻译的厚重翻译 或者瘦身翻译皆为取得语用 等效;讨论了四大名著中《 红楼梦》和《西游记》的译 本,并以“半A半B”构式、“ 药方”“药丸”等翻译为例, 以小见大地讨论了译文的语 用翻译变通之道;讨论了现 代小说《活着》以及网络小 说《盘龙》等翻译的语用变 通手法,揭示译者如何运用 这一途径,成功地使翻译在 提倡文化走出去的当今时代 ,担当起了先锋者的作用; 论证了《活着》和《盘龙》 的译本在国外广受欢迎的原 因之一就是译者采用了合适 的语用翻译技法翻译了原文 中的相关内容。书中还讨论 了现代诗歌翻译的语用变通 问题。众所周知,诗歌中的 音、形、义和效如何在译文 中兼顾,历来是公认的翻译 难题之一。语用翻译观认为 ,诗歌翻译不可能是简单的 复制,应有再创造的一面, 而再创造的一面就有语用的 影子相伴相随。最后,本书 讨论了文艺作品名翻译的语 用变通问题,论证文学翻译 过程中,不仅文本内容需要 考虑语用变通,即便是小小 的作品名翻译,也是语用变 通的过程。
作者简介
侯国金,1963年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市,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原任四川外国语学院外语语言研究中心研究远和教授,语言学科带头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和《英语研究》的编委。现为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语用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语用学和翻译。2012年被评为“重庆名师”。已出版各类图书20本,其中包括《新世纪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语用标记价值论的微观探索》等。侯老师勤于研读,笔耕不辍;为人豁达,思维敏捷,幽默健谈;业余爱好为中国象棋和运动。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文学翻译的文化制约和非文化制约 第一节 文学翻译的意识形态制约 第二节 文学翻译的文化差异制约 第三节 文学翻译的语言差异制约 第四节 文学翻译的其他制约 第二章 语用翻译学的译理和三大译观 第一节 何谓语用学 第二节 语用翻译学的三观 第三节 如何避免文学翻译中的各种不等效 第四节 应该如何避免各种类型的“不等效”现象 第三章 “国学”英译的语用变通 第一节 “国学”英译的三大道术繁难与对策 第二节 “国学”英译是“厚重”还是“瘦身”——评吴国珍的《论语》译本 第四章 《红楼梦》英译的语用变通 第一节 《红楼梦》佛教思想的杨霍英译再现对比 第二节 《红楼梦》佛号的杨霍译对比 第三节 《红楼梦》“半A半B”构式的杨霍译对比 第四节 《红楼梦》茶诗的杨霍译对比 第五节 《红楼梦》中医药方的杨霍译对比 第六节 《红楼梦》“天王补心丹”杨霍译对比及其他 第七节 《红楼梦》中药的“丸”字杨霍译对比 第五章 现代小说翻译的语用变通:以《活着》《盘龙》为例 第一节 白睿文如何英译余华《活着》的粗俗语 第二节 网络小说《盘龙》之英译:译路崎岖“任我行” 第六章 现代诗歌翻译的语用变通 第一节 赵诗侯译:《我愿……——致真》 第二节 赵诗侯译:《文字古今》 第三节 落叶卡何情,译笔别有意——卡明斯“l(a”诗之汉译 第四节 为何译诗及我为何译诗 附录 关于一组汉语特色文化词英译的问卷及分析 附1.1 问卷说明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