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生态变迁研究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生态变迁研究

  • 字数: 330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王玉朋|责编:安芳
  • 商品条码: 978752270376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6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明清时期,权力高度 集中的帝制国家将保漕济运 作为确保大运河畅通的首要 政治任务。保漕至上的国策 成为影响山东运河区域社会 生态变迁的一个关键因素。 本书研究明清时期(1411- 1901)山东运河的开挖、 维持以及大运河与区域社会 互动博弈关系,具体讨论大 运河贯通引发的自然环境的 连锁反应,山东运河区域社 会经济发展动力以及内生性 社会力量的演变形态等问题 。本书全面考量大运河在山 东社会发展演变过程中扮演 的角色,引证史料丰富,并 与学界现有研究积极对话, 新见颇多。
作者简介
王玉朋,1986年生,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讲师,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大运河与中国古代社会”(17ZDA184)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代黄运地区河工经费研究(19CZS028)、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清代山东河工经费研究(16DLSJ03)。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参与《中国运河志·文献卷》《中国运河志·人物卷》《京杭运河山东段志》《中国大运河蓝皮书》等集体项目多项。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的区域和时段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研究的问题与基本思路 第一章 水环境变迁与区域社会 第一节 会通河南段水涝及水事纠纷问题研究 一 会通河开通后水文形势的变化 二 水涝问题的严峻性 三 “与漕运大有关系”:第一种类型的水利纠纷 四 “疏河者,他邑之利”:第二种类型的水利纠纷 第二节 水环境变迁与城市洪涝 一 洪涝严重的运河城市 二 城市洪灾探原 三 防洪举措 小结 第二章 湖泊水柜之设与区域社会 第一节 水柜之设 一 北五湖的历史演变 二 南四湖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明代湖田开发与政策调适 一 明前期的放任政策 二 明中期的政策摇摆时期 三 晚明时期湖界的再次强化 第三节 清代前中期湖田开发与政策调适 一 清初放开安山湖湖田开垦 二 雍正年间湖田垦殖的舆论收紧与复设水柜 三 乾隆年间湖田垦殖的讨论与实践 四 晚清苏鲁交界微山湖湖田之争 第四节 明清时期衍圣公的湖田占垦 一 民生:孔府占垦安山湖田的丧失 二 “与漕运大有关系”:清中期独山、蜀山湖田博弈 三 “祀典”:获取昭阳湖湖田 四 晚清时期微山湖地区的湖田争夺 小结 第三章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农业发展 第一节 农作物种植结构 一 粮食作物 二 经济作物 三 农产品深加工 第二节 国家的水源垄断与地方用水的两难 一 国家的水源垄断 二 地方水利的迟滞 第三节 运河区域土壤盐碱化及沙化问题 一 土壤的盐碱化 二 沙压地 三 盐碱地、沙地的治理 小结 第四章 地方精英与地域社会 第一节 地方精英的分布及群体特征 一 明清山东士绅精英的时空分布 二 内敛保守的士绅性格 第二节 地方精英与慈善事业 一 国家主导救济模式的困境:以养济院的运作为中心 二 官方主导与地方精英的呼应:雍正末年的普济堂建设 三 乾嘉时期的三座运河城市慈善事业 四 晚清两极分化 五 运河区域的社会差异 第三节 动荡时代的地方精英(上) 一 明代后期士绅力量的崛起与地方防务 二 明清鼎革之际的地方势力 第四节 动荡时代的地方精英(下) 一 士绅精英初行团练 二 新阶段团练武装的不同命运 三 军事防御设施:圩寨建设 小结 第五章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下层百姓 第一节 下层百姓生活时态 一 饥饿的大多数 二 繁重的国家劳役 三 燃料危机 第二节 民风的地域差异 一 崇商抑或务本 二 拜奢抑或尚俭 三 正统抑或邪僻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