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迈向均衡的实践

迈向均衡的实践

  • 字数: 26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雷望红|责编:王琪
  • 商品条码: 978752270430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4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9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是我 国教育公平发展事业的重中 之重。我国为促进城乡义务 教育公平发展投入了大量资 源,然而城乡义务教育之间 的差距却存在扩大化的趋势 。本书基于中西部地区三个 县的田野调研,采取结构主 义的分析视角,深入探讨了 教育城镇化背景下中西部地 区县域内部城区、乡镇和农 村三类学校的资源结构和运 行状态。本书认为,教育城 镇化彻底改变了县域范围内 城乡学校的资源结构,重塑 了城乡学校的运行机制和教 育性质。要推动城乡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关键在于寻找 到乡村学校发展的合理层次 ,重塑城乡学校的均衡结构 ,建立具有平等竞争力的城 乡学校体系。
作者简介
雷望红,1991年生,湖北荆州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毕业,现为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专长为基层治理和城乡教育,研究工作以田野调研为主,博士至今累积参加30次社会调研,累积时长超过500天,涉足全国14省24县市。目前在《公共管理学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青年研究》等期刊上发表16篇论文,其中包括1篇A类权威期刊,9篇CSSCI期刊;在《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观察者网、澎湃新闻网等重要媒体上发表时政评论文章20多篇;主笔撰写10多篇咨政报告,其中3篇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2篇获得省部级领导人批示,在移风易俗、宗教治理、基础教育、疫情防控等领域产生一定的政策影响力。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三节 义务教育公平的理论内涵与解释路径 第四节 城乡学校结构:一个分析框架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概念界定 第六节 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 第二章 教育城镇化的基本内涵与发展动力 第一节 教育城镇化的基本内涵与概念界定 第二节 教育城镇化发展的地方政府动力 第三节 教育城镇化发展的农民家庭动力 第四节 小结:教育城镇化的双重目标与双重动力 第三章 竞争型教育:城区学校的资源结构与运行机制 第一节 城区学校教育资源结构与拥挤效应 第二节 多层次管理架构和科层化管理模式 第三节 班级正向层次结构与功利型师生关系 第四节 教育责任外溢与嵌入型家校关系 第五节 小结:竞争型教育与城市二元教育结构 第四章 保底型教育:农村学校的资源结构与运行机制 第一节 农村学校资源结构与反鲶鱼效应 第二节 扁平化管理架构与松散化管理模式 第三节 班级负向层次结构和策略型师生关系 第四节 “农村人员贫弱化”与脱嵌型家校关系 第五节 小结:保底型教育与城乡教育二元结构 第五章 发展型教育:乡镇学校的资源结构与运行机制 第一节 乡镇学校的资源结构与集聚效应 第二节 简约型管理架构与民主化管理模式 第三节 多种班级层次结构与共生型师生关系 第四节 家校责任模糊分配与协作型家校关系 第五节 小结:发展型教育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能 第六章 教育梯度结构与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改善的道路选择 第一节 教育梯度结构与教育体系规则的重塑 第二节 “教育公平”内涵辨析与教育发展权利的均衡 第三节 “教育资源”认知偏差与竞争动员体系的重构 第四节 小结: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资源配置与优势发挥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基本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第三节 局限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