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节点物流业协同发展研究

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节点物流业协同发展研究

  • 字数: 24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建中|责编:王曦
  • 商品条码: 97875203942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4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致力于研究西部 陆海新通道沿线节点现代 物流业协同发展,主要是 基于协同学理论、系统论 、交易成本理论以及产业 联动理论,梳理西部陆海 新通道沿线节点现代物流 业现状、西部陆海新通道 沿线节点现代物流业发展 及相关政策,具体包括西 部陆海新通道的演变、战 略定位与功能,现代物流 业发展的内涵、特征与范 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 节点现代物流业协同发展 机制,对于西部陆海新通 道沿线节点现代物流业发 展从发展基础、发展质量 、发展效率以及发展贡献 四个方面进行水平评估, 重点研究与总结出西部陆 海新通道沿线节点现代物 流业协同发展所具有的经 济效应、贸易效应以及投 资效应,再利用SWOT理 论分析总结西部陆海新通 道沿线节点现代物流业协 同发展机遇和西部陆海新 通道沿线节点现代物流业 协同发展障碍,指出当前 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节点 现代物流业存在的问题与 建设难题,最后提出西部 陆海新通道沿线节点现代 物流业协同发展的针对性 对策,以促进完善西部陆 海新通道沿线节点现代物 流业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简介
张建中 男,湖南城步人,二级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博士后(出站)。广西第十八批“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分别主持子课题);作为核心成员刊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要报》1篇(2/7),在《国际贸易问题》《宏观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研究成果荣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动态与述评 一 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研究 二 关于现代物流业研究 三 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研究不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第一节 协同学理论 一 协同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 二 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沿线节点物流发展的协同特征 三 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沿线节点物流发展引入协同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第二节 系统论 一 系统论的发展与基本原理 二 系统的分类与基本规律 三 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节点物流发展引入系统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第三节 交易成本理论 一 交易成本理论的发展及含义 二 交易成本理论产生的原因 三 交易成本的分类 四 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节点物流发展融入交易成本理论的意义 第四节 产业联动理论 一 产业联动的主要方式和机理 二 产业联动的类型 三 产业联动的模式 四 产业联动的发展阶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节点现代物流业协同发展概述 第一节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演变、战略定位与功能 一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演变 二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定位 三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功能 第二节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内涵、特征与范畴 一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内涵 二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特征 三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范畴 第三节 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节点现代物流业协同发展机制 一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机制 二 产业联动与协同机制 三 资源共享与互化机制 四 生产要素互用与对流机制 五 空间联动与耦合机制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