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态脆弱区的绿色发展之路--科尔沁河甸村案例研究/环境与社会丛书

生态脆弱区的绿色发展之路--科尔沁河甸村案例研究/环境与社会丛书

  • 字数: 204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闫春华|责编:冯春凤
  • 商品条码: 978752270074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2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科尔沁沙地为例 ,在全面把握该地区因农牧 系统冲突导致“生态贫困”后 果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展 示国家在科尔沁地区实施的 一系列环境与社会治理政策 ,从微观层面“深描”案例村 庄从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系统 到探索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绿 色小康的特色化实践过程。 在此过程中,政策、组织、 技术、文化等因素发挥了重 要作用。
作者简介
闫春华,1989年生,内蒙古通辽人,蒙古族。2020年6月获得河海大学社会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工作系教师,主要从事环境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目录
序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二 相关文献综述 (一)生态脆弱区的生态问题及成因 (二)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治理实践及其反思 (三)生态脆弱区生态一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研究 三 研究方法 (一)案例的选取 (二)资料收集方法 (三)资料呈现逻辑 四 篇章结构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案例村概况 一 科尔沁沙地 (一)科尔沁沙地基本情况 (二)生态恶化过程及成因 (三)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探索 二 沙地东南部的彰武县 (一)自然地理环境 (二)人口与民族构成 (三)生计模式与经济发展 三 县域沙化“重地”河甸村 第三章 村庄精英合作决策“留村护家” 一 地情条件的再认识与再定位 (一)分歧与争议:“没有定论”的首次会议 (二)消除分歧:明确生态条件基本达标 二 早期生态治理实践的反思 (一)“植树防沙”的经验 (二)“消极怠工”的教训 三 “上”“下”压力下的精英合作 (一)满足“上级”期待 (二)实现“乡亲”愿望 四 核心精英间合作共识的达成 第四章 联户探索“植树治沙” 一 常规化动员失效 (一)广播宣传失灵 (二)村民不配合的理由 (三)村干部的反思 二 差序化动员奏效 (一)差序格局下的村干部动员策略 (二)村民的“社会理性”选择 (三)联户造林小组的形成 三 联户造林的探索 (一)联户造林的“艰难岁月” (二)“进退两难”的处境 (三)乡土适用技术的挖掘与运用 四 联户关系网络的建立 第五章 组织化推动“绿色发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