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1949年以前)

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1949年以前)

  • 字数: 21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孙晓天|责编:张大伟
  • 商品条码: 978754267517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1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6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将电影史学史放在史学史和电影史学的双 重维度中进行研究,在历史学与电影学共同架构起 的框架内探寻中国电影史学在1949年之前的发展之 路,旨在探寻1949年之前的中国电影史学发展的内 在规律,及其对于当下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的启示意 义。本书首先在纵向的时间维度上为1949年之前的 中国电影史学研究梳理一条线性发展的脉络,在此 基础之上,通过分析、研究和论证将1949年之前中 国电影史研究进行分期;然后结合每个发展阶段不 同的时代和文化语境,以及急剧变化的社会历史和 电影环境,从横向上探寻各个阶段电影史研究的独 特之处,并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以及某一阶 段的电影史研究与当时的电影理论、电影批评,以 及整个电影业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早期电影史研究 在经线与纬线的编织中,展现出一个丰富而立体的 图景。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从史学史到电影史学史 一 历史·史学·史学史 二 电影史学史的学科定位 第二节 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的研究对象、意义与方法 一 早期电影史学史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二 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的研究意义 三 早期中国电影史学史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 中外电影史学理论研究成果 二 关于早期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的探索 三 历史学与史学史理论的启迪 第四节 本文思路与早期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历史脉络 第一章 中国电影史叙述的准备时期(1920年以前) 第一节 中国电影史叙述的缺席 第二节 从历史到史料:作为历史遗存的影像资料与作为历史记录的报刊消息 一 电影史料的价值与分类 二 作为历史遗存的影片资料 三 作为历史记录的报刊消息 第三节 历史叙述的尝试:溯源意识的初现与电影史记述的初试 一 电影史研究溯源意识的初现:从《活动影戏滥觞中国与其发明之历史》到《影戏话》 二 中国电影史记述的初试:《中国最新活动影戏段落史》 第二章 娱乐消费语境下的萌芽与初探(1921-1926) 第一节 电影文化的初兴与印刷文化的繁荣 一 近代上海的都市魅影与娱乐消费的大众化走向 二 电影文化的初兴 三 印刷文化的繁荣与电影刊物的激增 第二节 萌芽时期的中国电影史记录与其载体间的附属关系 第三节 “趋利避害”的商业美学与电影史研究的娱乐化倾向之“源” 一 电影刊物的牟利取向与娱乐化倾向 二 “明星意识”的萌芽与明星传略的大量突现 三 特刊的发展与“公司史”的出现 第四节 电影史研究中“溯源意识”的萌芽和电影史记述方法的多方初探 一 关于电影史发展中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溯源” 二 电影史写作方法与形式的多方探索 第三章 渐趋成熟的多元尝试(1927-1933) 第一节 “汇编”意义下的早期中国电影史学研究 一 早期中国电影史汇编的史学特征与意义 二 早期中国电影史汇编的开山之作——《中华影业年鉴》 三 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国影戏大观》 第二节 《电影月报》与“沪外电影史”记述的探索 第三节 外国电影史的编撰与翻译 第四章 从“汇编”走向“撰述”的史学探索(1934-1936) 第一节 国民政府电影文化建设策略为中国电影史研究提供的新语境 一 国民政府的电影管理实践 二 《电影年鉴》与电影史研究的世界视野 第二节 西学东渐背景下的中国史学变迁 第三节 资产阶级新史学对中国电影史编撰结构的影响与指导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中国电影史学观念的形成 一、早期中国电影史研究者理论素养的成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