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葛浩文英译中国当代文学的描述性研究

葛浩文英译中国当代文学的描述性研究

  • 出版社: 外语教研
  • 作者: 田金平 李丽
  • 商品条码: 9787521337747
  • 版次: 1
  • 页数: 209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5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该书以中国当代文学为范畴,内容上选取了杨绛的《干校六记》中的三个短篇,毕飞宇的中篇小说《玉米》,以及王朔的长篇小说《千万别把我当人》为语料,从翻译理论多元化的探讨视角,对以上长中短篇的英译文学作品进行了描述性研究。首先进行了基础的双语比较,然后借助一定的翻译理论介入,与具体的翻译实践文本相结合,阐释笔者的翻译理解和认知水平。经过一定量化基础上得到的研究结果至少两点可以证实:翻译理论多元化的提出是建立在某个其他领域的理论核心概念的基础上的;其次,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阐释力度和可接受的信度,但是,它是有明显的层次性、局部性的,而非全方位的关照覆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葛浩文及其中国文学翻译概述 第二节 葛浩文英译文本的学术研究现状 第三节 葛浩文英译文本语篇的材料组成 第四节 研究译文语篇的意义 第二章 《干校六记》译文语篇——主题研究 第一节 《下放记别》中的衔接与连贯 1.衔接与连贯 2.原文与译文的结构特征对比 3.连贯及显性连接词的使用对比 3.1 显性衔接——翻译文本的语篇功能体现方式 3.2 原文与译文的语篇连贯性对比 第二节 《凿井记劳》译文中的“偏离”现象分析 1.概念功能与语域理论的关系 2.《凿井记劳》原文的语场 3.《凿井记劳》原文的文体特色及语式 4.译者特定功能语旨的选择应用 5.《凿井记劳》译文中的偏离现象分析 5.1 负偏离的现象及原因分析 5.2 偏离现象导致信息量的扩大 5.3 正偏离的现象及原因分析 第三节 场域理论视角下《学圃记闲》的译文解析 1.物理场传译中双语文本的地理环境近似度较高 2.心理场域差异带来的文本趋异 3.心理场域贴近——情感语义的选词与原文趋同 4.心理场域近似度高——平行结构的谋篇形式趋同 第三章 《千万别把我当人》语言特色的英译描写研究 第一节 讽刺官僚主义的语言描述及英译 1.1 公文体语言特征概述 1.2 公文体语言特征的英译重构 第二节 铺陈式赞誉词的英译分析 2.1 铺陈式修辞语言的概念及渊源 2.2 铺陈式修辞的英语传译分析 第三节 区域特色的调侃语言的英译描述 第四章 《玉米》译文语篇面面观 第一节 从语义角度看译文中描述“施桂芳”时的动词选择 第二节 文化差异下的原文比喻性语言及度量单位的英译 第三节 粗话的英译 第四节 译文句法词汇省略及改变的理据分析 第五节 作者的评论性语言的等值性客观转换 第六节 乡土语言的英译描述 第七节 汉语特色句法的英译转换描述 第八节 改写 第九节 数字表示的笼统概念词的英译 第十节 无力解释的英语翻译现象 结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