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演化机理、模式及效应研究

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演化机理、模式及效应研究

  • 字数: 290
  • 出版社: 经济科学
  • 作者: 刘湘云|责编:初少磊
  • 商品条码: 97875218328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1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文首先基于科技金融 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动态协 同演化关系的全新视角,剖 析了二者之间的协同演化机 理,描述了二者之间的协同 演化特征,搭建了二者之间 的协同演化理论框架,构建 了二者之间的协同演化模型 ,从而为剖析二者的协同演 化规律提供实证基础。其次 ,构建科技金融协同效应评 价体系,为广东省以及全国 测评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状况 提供了具体科学的定量测量 指标体系以及有效科学的检 验模型与方法,也为协同效 应结果分析与运用提供了理 论依据。最后,研究并结合 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设计 科技金融协同模式,补充拓 展了我国对于科技金融发展 模式的相关研究,并为政策 设计与实施提供了理论参考 与理论支持。
作者简介
刘湘云,男,金融学教授、博士后,广东财经大学创业教育学院院长, 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科技金融。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发改委重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5项、横向课题1O余项,以及参与国家级课题6项。在《经济学动态》《南开管理评论》《国际金融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动态综合计量与管理》获得2011年广东省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多次获得广东商学院“教学优秀奖”,并于2008年、2012年获得广东商学院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特等奖;2005年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指导2007级研究生朱春明学位论文入选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和2013年连续两届获广东商学院“优秀硕士生导师奖”;2013年入选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现状 3.1 国外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现状 3.2 我国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发展现状 3.3 我国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现状 3.4 我国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5 区域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概况——以广东省为例 3.6 我国及区域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概述 第4章 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演化机理分析 4.1 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演化机制分析 4.2 群体视角下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的动力学机制分析 4.3 科技金融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空间效应作用分析 第5章 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效应及协同发展模式分析 5.1 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效应基本原理 5.2 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分析 第6章 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演化机制及协同效应实证分析 6.1 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 6.2 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演化机制构建 6.3 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实证分析 6.4 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演化机制实证分析 6.5 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效应评价实证分析 6.6 科技金融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实证分析 第7章 我国及区域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7.1 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路径环境 7.2 政府超前引领 7.3 市场主导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7.4 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路径实施可行性分析 第8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对策建议 8.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