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末民初小说中的京沪文学空间研究

清末民初小说中的京沪文学空间研究

  • 字数: 35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纪兰香|责编:宫京蕾
  • 商品条码: 978752270186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7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连接“文学” 与“地理”的“文学空间”,从 “文学空间”的“外层空间”进 入“内层空间”最后到文学史 意义,研究清末民初小说中 的京沪文学空间,重点探讨 了空间与小说家都市体验、 空间与小说中的文本空间、 空间与小说空间叙事等内容 。
作者简介
纪兰香,女,出生于197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嘉兴学院文法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学地理学,中国古代小说。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清末民初小说地理空间的“双城”转移 第一节 清末民初小说创作中心的转移 一 明清时期创作中心——南京 二 清末民初小说创作中心——上海 第二节 清末民初小说中“双城”的转移 一 明清小说中的“双城”——北京和南京 二 清末民初小说中的“双城”——北京和上海 第二章 清末民初小说家群体的京沪经验与想象 第一节 小说家群体的地域渊源 一 小说家群体地域构成 二 小说家群体来沪因缘 第二节 上海空间经验与想象 一 租界日常生活与都市体验 二 小说家的上海都市想象 第三节 北京空间经验与想象 一 在京生活与都市体验 二 小说家的北京都市想象 第三章 清末民初小说中的京沪城市文学地图 第一节 上海城市文学地图 一 小说人物上海行走范围 二 中心区域:英租界 三 次中心区域:虹口地区和法租界 四 基本缺席的上海县城 第二节 北京城市文学地图 一 小说人物北京行走范围 二 中心区域:宣南地区 三 次中心区域:内城地区 四 缺席的其他区域 第四章 清末民初小说中的京沪空间意象及隐喻意义 第一节 商业都会上海 一 马路:西化、现代城市的一张面孔 二 张园:市民休闲、集会的公共空间 三 番菜馆:体验西洋生活方式的消费空间 四 妓院:娱乐与商业活动为一体的社交空间 第二节 传统帝都北京 一 陶然亭、琉璃厂:文人士大夫游玩的休闲空间 二 会馆:居于地缘认同的客居空间 三 堂子妓院:娱乐与官场活动为一体的社交空间 四 官僚宅第:官派气息的家居空间 第三节 京沪空间隐喻 一 上海空间隐喻 二 北京空间隐喻 第五章 清末民初小说中的京沪空间与叙事 第一节 京沪空间叙事功能 一 作为叙事背景的京沪空间 二 作为叙事场景的京沪空间 三 作为叙事动力的京沪空间 第二节 京沪空间叙事形态 一 上海空间叙事形态:“橘瓣形” 二 北京空间叙事形态:“套盒形” 第三节 京沪空间叙事策略 一 陌生化叙事策略 二 空间转换与串联技巧 第六章 清末民初小说中京沪空间书写的文学史意义 第一节 京沪文学空间书写的时空关系 一 时间主导型 二 时空并置型 三 空间主导型 第二节 京沪文学空间书写的重要突破 一 叙事结构空间化 二 城市生活立体化 三 都市女性多样化 第三节 京沪文学空间书写的多元影响 一 时空坐标重构的影响 二 京沪文学地图的影响 三 城乡二元冲突的影响 四 空间叙事模式的影响 五 都市新女性形象的影响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