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字数: 215
  • 出版社: 中国城市
  • 作者: 于立|责编:陈夕涛//吴宇江
  • 商品条码: 978750743483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7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对厦门宜居城 市实证研究为基础,分析、 整理和探索我国宜居城市规 划建设的路径。本书首先对 宜居城市的理念和理论进行 梳理。通过对宜居城市的理 论和学术文献、不同国家和 城市宜居城市发展战略、以 及各类机构对宜居城市的评 估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遴 选了城市宜居性的影响要素 ,包括文化的宜居性、空间 的宜居性、经济的宜居性和 生态的宜居性。以此为基础 ,从城市传统文化特色、公 共服务与公共空间、生态环 境、营商氛围和经济发展、 邻里社区及社区适老性建设 、交通发展、以及城乡协调 发展等不同领域,分析目前 我国城市在宜居规划和建设 方面的误区和不足,探索解 决问题和宜居城市发展的路 径。结合本案例研究城市, 厦门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等 方面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宜 居城市的规划建设指标体系 。这个指标体系即可以用于 分析厦门在宜居城市建设和 发展的优势、弱点、机会和 挑战;也可以作为厦门规划 建设宜居城市的初步方向和 目标。
目录
前言 1 宜居城市的探讨 1.1 宜居城市的起源 1.2 宜居城市理念的探讨 1.2.1 国际上宜居城市的相关探讨 1.2.2 国内对宜居城市相关的探讨 1.3 宜居城市的实践与评估 1.4 结语 2 宜居城市的文化 2.1 宜居城市与城市历史和传统民俗文化 2.2 厦门的历史建筑资源 2.3 宜居与厦门历史建筑及其环境的保护 2.3.1 历史建筑及其环境与文化的宜居性 2.3.2 历史建筑及其环境与社会的宜居性 2.3.3 历史建筑及其环境与经济的宜居性 2.4 宜居视角下的厦门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现状 2.4.1 教育类历史建筑 2.4.2 商业类历史建筑 2.5 宜居视角下的厦门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2.5.1 中山路历史街区的商业业态问题 2.5.2 中山路历史街区公共休闲空间的缺失 2.5.3 商业与特色文化结合的不足 2.6 城市宜居与厦门传统文化和习俗 2.6.1 轻松、“慢生活”的茶文化 2.6.2 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 2.6.3 地方性的方言 2.6.4 包容性的宗教 2.6.5 自然和历史相互融合的厦门传统文化 2.6.6 赋有生命力的文化与厦门宜居城市的建设 2.7 厦门宜居城市在文化领域存在的问题 2.7.1 城市文化产品供求的不匹配 2.7.2 经济因素对城市宜居文化的影响 2.8 宜居城市的历史建筑与区域及传统习俗提升路径对策 2.8.1 强化传统文化和历史街区保护,提升文化自信 2.8.2 重塑空间格局,构建厦门“一慢,一快”两个空间 2.8.3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保护模式” 2.8.4 以包容姿态调整历史街区商业业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8.5 促进商业与历史文化的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2.8.6 以人为本,提升厦门历史街区公共设施的人性化提升 2.8.7 加强管理,提升老城区文化发展 2.8.8 保护闽南方言,留住厦门文化的根 3 宜居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共空间 3.1 世界宜居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特点分析 3.1.1 宜居的公共空间 3.1.2 医疗设施 3.1.3 教育设施 3.1.4 文化设施 3.1.5 体育设施和场所 3.2 厦门市现状分析 3.2.1 厦门公共服务设施总体概况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