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研究

中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研究

  • 字数: 23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臧荣华|责编:许琳
  • 商品条码: 978752039958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4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复合型制度”视 角,运用“多重法律实践逻 辑”,以联结法规范与法实 践的“司法解释”为素材,解 构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 度的表象及其内在,对制度 基本内涵、监督原则、范围 、实效指标、构造模式予以 深度探究。力图廓清行政诉 讼检察监督基本内涵为检察 机关对行政诉讼进行“从旁 察看”式纠错监督。重述“合 法律性监督、司法协同监督 、程序性监督”三位一体式 监督原则。辨析“双维”理念 下平衡监督范围理论。实证 监督质量的“纠错率”和“纠 错量”指标,力图超越“改判 率”与“改变率”传统指标之 歧争。尝试建构“双边同级 抗诉”构造模式以优化“上抗 下审四边形”构造模式。通 过解析“单向性”、独断的检 察监督权嵌套介入“两造对 抗”、法院居中裁判的“三角 式”的行政诉讼活动中诸“行 动者”的实践逻辑,揭示我 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诸 表象隐含的特有规律,进而 指出该制度实践尽管长期“ 有效”但未来难免“式微”的 走向态势。意图推进该法律 “场域”中规则主动性建构及 被动性建构中的逻辑研究。
作者简介
臧荣华,2000年始于西北政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学硕士研究生学习,2003年毕业后于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任教,讲授本科生、研究生的行政法学、行政诉讼专题研究课程。2012年考入武汉大学诉讼法学专业行政诉讼方向博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回到原单位继续任教。入职以来以发表过论文6篇,主持或参加各级各类课题4项。个人研究侧重检察原理与制度、行政诉讼理论及实务。教学科研之余,担任过兼职律师。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 相关研究与文献综述 三 研究重点、难点与结构布局 四 研究可能的创新与局限 五 方法论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概说 第一节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基本概念阐释 一 行政诉讼界说 二 监督、法律监督与检察监督辨析 三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概念阐释:双重法律监督机制 第二节 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历史变迁:司法解释维度 一 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史研究背景 二 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司法解释概览 三 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史略论 第三节 域外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考察 一 苏联、俄罗斯检察制度及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立法例述评 二 南斯拉夫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立法例介评 三 西方主要国家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概览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原则 第一节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原则界说与研究述评 一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原则界说 二 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原则研究述评 第二节 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原则具体内涵及其体系重述 一 合法律性监督原则 二 司法正义协同原则 三 程序性监督原则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范围 第一节 决定和影响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范围的基本因素 一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范围界说 二 决定和影响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范围的基本因素 三 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范围的确定模式 第二节 司法解释维度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范围的演变:“三阶段论” 一 初创阶段:法定监督范围之遵从 二 对峙阶段:部门取向下检察院法院分歧 三 共识阶段:司法公正协同下的协作性监督 第三节 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范围的理论介评 一 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范围理论概要 二 全面监督论与监督范围 三 有限监督论与监督范围 四 全面监督范围与有限监督范围理论评析 第四节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范围与权力关系:多元异质权力监督复合体 一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范围的实质:权力监督的广度 二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范围隐含的权力关系:多元异质权力监督复合体 三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范围与权力关系:强弱监督下的权力关系解说 第五节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范围与多重实践逻辑 一 布迪厄的司法场域理论:超越形式主义与工具主义法律观 二 多重实践逻辑下的全面监督与弱势监督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