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碳中和与中国未来

碳中和与中国未来

  • 字数: 280
  • 出版社: 北京师大
  • 作者: 王文//刘锦涛//赵越|责编:祁传华
  • 商品条码: 97873032786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0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仔细梳理并深入分 析了碳中和目标和国际低碳 发展背景下的气候理论传承 与发展、国家政策制定与规 划、行业减排路径与进展、 国际合作与竞争等一系列碳 中和前沿问题,分为四个篇 章加以阐述: 在第一篇理论延续部分 ,本书深入剖析了碳中和理 念在国际气候治理历史中的 发展和深化过程,挖掘了碳 中和如何成为国际共识,又 如何主导了国际气候治理和 国际博弈关系的演变方向, 从产业革命的角度探讨低碳 转型与气候治理问题,在碳 中和带来的大国博弈新规则 下分析国际关系存在的多种 潜在矛盾和不确定性。 在第二篇政策转变部分 ,本书详细地列举了自 2020年碳中和目标提出以 来,中国从中央到地方、从 部委到行业所发布的一系列 双碳重大政策文件,涵盖了 顶层设计、行业布局、地方 推进等多个层次,清晰地展 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 体布局,并探讨了金融业绿 色升级与碳中和战略之间的 紧密联系,从碳市场的角度 看待碳金融的发展模式,从 碳核查与碳核算的角度研究 金融体系环境信息披露的现 状和前景,由此引出碳中和 最大的支持力量——绿色金 融的创新与升级。 在第三篇大国战略部分 ,本书扩展到宏观视野,以 碳中和成为中美博弈新战场 作为切入点,将气候博弈这 场21世纪最大的国际博弈展 现在读者眼前,也涵盖了欧 盟碳关税下的国际绿色贸易 竞争,以及以广西为出发点 探索中国面向东盟的绿色金 融跨境合作路径,最终展望 中国未来的气候治理行动方 向。 在第四篇未来发展部分 ,本书以更长远的视角探讨 碳中和对中国未来的意义, 不仅具备充分的学术性和理 论性,也做到了紧贴实务, 具备现实指导意义,例如, 探讨中国如何从新冠肺炎疫 情中实现绿色复苏以及防范 双碳目标下的“运动式”减碳 问题。
目录
第一篇 理论延续 第一章 碳中和理论溯源与国际现状:从问世到深化 一、碳中和问世与在中国的深化进程 二、碳中和与全球形势的演变 第二章 碳中和与大国博弈:气候治理下的全球规则重塑 一、碳中和与三大革命 二、碳中和:一场气候治理引发的全球新共识 三、碳中和与大国博弈新规则:基于金融与贸易视角 四、大国博弈带来的国际竞争矛盾与不确定性 第二篇 政策转变 第三章 碳中和下的政策转型:顶层设计、行业布局、地方推进 一、碳中和纳入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生态文明的新起点 二、各部委积极响应并相继出台碳中和重点政策 三、各省市积极布局“十四五”地方双碳规划 四、重点排放行业加快制定绿色转型与低碳减排路径 五、各类研究机构广泛开展碳中和理论与实践探索 第四章 碳中和与金融业的绿色升级 一、金融资源将逐渐向绿色领域倾斜 二、碳中和:绿色金融面临转型新时期 三、绿色金融未来中长期发展与展望 四、碳中和元年,金融需要绿色大升级 第五章 “隐含碳”与碳核算 一、省级碳排放核算的差异化分类 二、全球碳排放责任核算:谁生产,谁负责 三、生产者原则下,国际碳排放责任驱动模式如何缔造新的竞争法则 第六章 环境信息披露与金融机构的绿色评估 一、金融机构开展环境评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绿色金融视角下环境评价的重点与难点 三、含碳环评体系对我国金融业的重要机遇 第七章 碳市场与中国碳金融创新 一、全国碳市场建设的现状、潜力与不足 二、开展碳市场金融服务的必要性 三、碳金融体系新阶段的创新方式探索 四、中国碳市场的未来:一场碳金融革命 第三篇 大国战略 第八章 碳中和——21世纪中美博弈新战场 一、碳中和,全球新博弈刚刚开始 二、气候峰会后的中美气候博弈 第九章 警惕碳中和成为美国遏华新工具——全球低碳经济战下的中国布局 一、以碳中和为核心的新国际博弈已白热化 二、四种气候博弈的形式与手段 三、中国应积极争取碳中和国际话语权 第十章 欧盟碳关税带来的绿色挑战与中国应对 一、欧盟加大绿色低碳投入以重振气候影响力 二、欧盟启动碳关税的目的与影响 三、中国应对碳关税的战略举措 四、碳关税背景下对中国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十一章 面向东盟的绿色金融对外合作:广西机遇 一、碳中和进程下,中国应推动与东盟的绿色金融合作 二、中国与东盟绿色金融合作的基础分析 三、“碳中和”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绿色金融合作的机遇 四、中国与东盟绿色金融合作的制约因素 五、中国与东盟绿色金融合作的推进路径 第十二章 COP26谈判与中国未来的气候治理展望 一、COP大会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历史背景 二、COP26进展与成果:全球碳市场的历史性突破 三、从气候大会看国际减排格局变化趋势 四、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方向 第四篇 未来发展 第十三章 碳中和对中国的价值、意义与机遇 一、中国视角下碳中和的长远价值 二、碳中和格局下的中国未来:启示与对策 三、碳中和:中国的战略新起点 第十四章 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绿色复苏契机、困境与出路 一、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绿色复苏的契机 二、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绿色复苏的困境 三、世界各国绿色复苏政策及其启示 四、中国推动经济绿色复苏的重要举措 五、后疫情时代中国绿色复苏的政策建议 第十五章 防范“运动式”减碳:来自欧美的经验教训 一、运动式“减碳”为何出现 二、欧美运动式“减碳”的经验教训 三、运动式“减碳”已在我国初露苗头 四、防范运动式“减碳”,需发挥政策与市场作用 五、防范运动式“减碳”,离不开数字化 第十六章 碳中和区域协作下的碳减排与经济发展 一、北京应发挥其首都区位优势,建立京津冀减排长效机制 二、粤港澳大湾区将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实现碳中和 三、东北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绿色转型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