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02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

202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

  • 字数: 173
  • 出版社: 上海财大
  •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责编:胡芸
  • 商品条码: 978756423952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3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为课题组的成果体 现形式之一,本报告坚持 以全局观念、系统思维和 综合治理方法来处理好改 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 系,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一是构建完善多部门大型 量化准结构性宏观模型( IAR-CMM),充分考虑 中国元素,内含多个板块 ,板块对接时会把其他板 块的结论嵌入该板块中去 ,使之短期政策应对变量 与长期改革参数在所有板 块中具有自洽性和内在一 致性,以此达到宏观总体 一般均衡和综合治理。二 是基于扎实的数据采集和 整理的严谨计量经济分析 、理论内在逻辑分析以及 历史视野比较分析,做到 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三 个维度的结合,即理论逻 辑、实践真知、历史视野 ,以体现“六性”:科学性 、严谨性、针对性、现实 性、前瞻性和思想性。三 是不只是大概率的点预测 ,更多的是考虑规避和防 范一旦出现后果严重的小 概率事件和如何应对已有 显著迹象的大概率系统性 风险,以及进行稳经济的 各种情景分析和反事实分 析:对不同风险和政府不 同增长目标给出应对力度 和备选方案,为政府决策 提供科学依据。四是既考 虑到短期波动风险、趋势 性和周期性因素的交互叠 加和相互作用,也关注中 长期制度性,结构性改革 及其向纵深推进的方式。
目录
概述 一、经济走势及主要问题 (一)消费潜力稳定释放 (二)投资边际放缓,制造业投资转正,地产投资承压 (三)进出口增速持续攀升,贸易顺差较上年同期大幅度上升 (四)劳动力市场持续回暖 (五)CPI温和上涨,PPI快速冲高,剪刀差迅速扩大 (六)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货币政策 (七)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人民币汇率双向宽幅波动增强 (八)在数字金融资产领域,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应齐头并进 (九)农民工提高社会总生产率,但仍需提高流动性 (十)劳动力人口素质提升显著,但教育错配现象较为严重 (十一)老龄化势头明显,养老形势严峻 (十二)家庭部门愈加依赖中长期贷款,债务积压效应逐渐释放,消费需求仍未完全复苏 (十三)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阻碍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十四)金融系统整体稳定,但潜在隐患依然不可忽视 (十五)长期以来金融资源错配严重,亟待推进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释放经济发展潜力 二、主要指标预测及政策模拟 三、以高层次国际经济合作助力新发展格局构建 第一章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即期特征与主要风险 一、2021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呈现的主要特征 (一)消费潜力稳定释放 (二)投资边际放缓,制造业投资转正,地产投资承压 (三)进出口增速持续攀升,贸易顺差较上年同期大幅度上升 (四)劳动力市场持续回暖 (五)CPI温和上涨,PPI快速冲高,剪刀差迅速扩大 (六)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货币政策 (七)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 (八)数字货币和数字金融资产监管 二、中国宏观经济下一步发展面临的内部主要不确定性 (一)农民工提高社会总生产率,但仍需提高流动性 (二)劳动力人口素质提升显著,但教育错配现象较为严重 (三)老龄化势头明显,养老形势严峻 (四)家庭部门愈加依赖中长期贷款,债务积压效应逐渐释放,消费需求仍未完全复苏 (五)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加大,阻碍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六)金融系统整体稳定,但潜在隐患依然不可忽视 (七)长期以来金融资源错配严重,亟待推进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释放经济发展潜力 三、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外部不确定性 (一)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将面临困难 (二)全球主要经济体聚焦景气复苏,新冠短期影响仍不容轻视 第二章 基准条件下2021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预测 第三章 不同情景下的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及其政策应对 一、不同情景下的经济预测与政策应对 (一)假设情景Ⅰ:新冠疫情冲击和贸易保护主义长期影响下,外部环境面临恶化风险 (二)假设情景Ⅱ: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对经济的影响 (三)假设情景Ⅲ:房地产景气度下降对经济增速的影响 (四)假设情景Ⅳ:企业违约风险增加导致银行系统不良贷款率上升对经济增速的影响 (五)假设情景Ⅴ:国外疫苗接种有效率不及预期 二、不同情景分析基础上的政策力度选项 三、短期经济政策的长期经济影响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