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面向世界一流的新工科改革——北京理工大学案例选编

面向世界一流的新工科改革——北京理工大学案例选编

  • 字数: 100
  •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 作者: 编者:林海//刘媛//宋佳|责编:孟祥雪
  • 商品条码: 9787576306811
  • 版次: 1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北京理工大学获批教育部第一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案例简介,主要从项目整体实施情况、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应用推广情况几个方面展开;第二部分为北京理工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对标课程建设,包括世界一流课程对标建设标准和世界一流课程对标认证办法,以及对标建设自评报告指导书和自评报告模板等相关文件资料;第三部分为学校启动新工科建设以来各专业和教师做出的一些探索和尝试,主要从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群建设、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与工程创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能力提升与国家化教育5个方面介绍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仅供各位读者参考。 本书主要适用于高等院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
作者简介
林海,四川人,教授,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院兵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长期任职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负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具有丰富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经验。 1991年任教以来,先后主讲《飞行力学》《飞行原理与虚拟实验》等本科生课程和《近代飞行力学》《飞行器建模与仿真》《飞行力学设计》等研究生课程,发表教改论文4篇,主持完成北京理工大学重点教改两项, 参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北京市重大、重点教改等多项省部级教改项目,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主讲课程《飞行力学》(研究型课程)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主编教材《飞行力学数值仿真》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长期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力学、飞行器建模与数值仿真等方面的科研,主持多项国防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目录
第1篇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兵器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王晓锋 面向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冯慧华 融合多学科知识的新工科大类培养工程与创新实践教育方法/罗森林 新工科背景下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王军政 信息产业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黄河燕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梅宏 第2篇 北京理工大学世界一流课程对标建设标准 北京理工大学世界一流课程对标认证办法 北京理工大学世界一流课程对标建设自评报告指导书 北京理工大学世界一流课程对标建设自评报告模板 北理工世界一流大学对标课程在建课程列表 第3篇 面向新工科专业的国防领军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张建国 面向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郝娟 基于学科交叉与跨专业融合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建设/胡耀光 新工科背景下微积分课程典型教学案例的设计与思考/李炳照 制药工程专业升级改造/陈甫雪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面向化工智能制造的新工科升级改造/赵之平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新工科核心精品课程群建设/罗森林 兵器类新工科专业核心精品课程群建设/张建国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郝娟 网络空间安全意识与能力促进提升系统/潘丽敏 面向新工科的课程思政与工程伦理教育融入专业课的实践/薛庆 面向新工科的“流体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吴钦 基于本-研教学互动、线上线下混合的无人驾驶车辆课程建设/熊光明 基于互联网+化工类实验微课教学新模式初探/黎汉生乔金硕陈琪 王烨翟雪杜云云梁文强 校企协同的大数据慕课建设/计卫星 校企协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何玉青 面向新工科的数学基础文化素质课程建设/张峰 生物力学导论与医学工程、体育科技交叉课程建设/于洋 “汽车学”新工科课程建设/陈潇凯 面向新工科建设的传统工科专业课程改造 ——以人工智能视角下的“模式识别”课程为例/高琪 面向新工科的“徐特立英才班”物理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王菲 面向“大工程时代”的新工科研究型课程建设/周雅 网络空间安全新工科核心研究型教材群建设/罗森林 面向兵器类新工科专业教材建设的探索与研究/张建国 网络空间安全“54321”新工科创新与工程实践教育保障体系/罗森林 基于信息技术的化工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黎汉生乔金硕陈琪 王烨翟雪杜云云梁文强 面向力学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集成式实践课程探索与建设/陈鹏万戴开达 郭保桥刘睿谢晶 网络空间安全攻防对抗演练工程与创新实践教育平台/罗森林 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创新与实践课程群建设 ——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为例/付铁 面向新工科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生命科学课程探索与实践/马宏 网络空间移动终端信息窃取与反制创新与工程实践/罗森林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