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商业模式及推进机制

中国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商业模式及推进机制

  • 字数: 244
  • 出版社: 上海科技文献
  • 作者: 周宜昕著
  • 商品条码: 9787543979208
  • 版次: 1
  • 页数: 220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首先对“国际产能合作”“商业模式”“机制”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基于国际分工理论、国际投资理论和国际产业转移理论等相关理论,通过数学模型分析,构建国际产能合作的基本运行模型和企业选择模型。其次,对推进机制的构建要素、原则和推进系统进行阐述,提出推进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机制系统由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三种机制构成,并论证三种机制相互作用的机理,以此建立研究的理论框架。再次,通过深入分析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商业模式以及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运行效率,全面客观评价由中国主导的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运行现状,为构建推进机制提供现实依据。
作者简介
周宜昕(1986—),男,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师,经济学博士,讲师。中国文化大学(中国台湾台北市)和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访问学者。主持上海市哲社科青年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工作。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001   一、研究背景 ……………………………………………………………… 001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004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006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 021   五、创新之处 ……………………………………………………………… 023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025  第一节 概念界定…………………………………………………………… 025   一、产能及国际产能合作 ………………………………………………… 025   二、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 ………………………………………………… 029   三、商业模式 ……………………………………………………………… 030   四、机制及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 ……………………… 032  第二节 基础理论…………………………………………………………… 034   一、国际分工理论 ………………………………………………………… 035   二、国际投资理论 ………………………………………………………… 039   三、国际产业转移理论 …………………………………………………… 043  第三节 本章小结…………………………………………………………… 046 第三章 国际产能合作运行机理分析 ……………………………………… 047  第一节 国际产能合作的理论模型………………………………………… 047 一、基础模型 ……………………………………………………………… 047   二、企业行为选择模型 …………………………………………………… 049  第二节 国际产能合作机制运行系统……………………………………… 052   一、机制构建的要素 ……………………………………………………… 052   二、机制构建遵循的原则 ………………………………………………… 053   三、机制构建形成的推进系统 …………………………………………… 054  第三节 国际产能合作机制运行的作用机理……………………………… 057   一、机制作用目标的实现机理 …………………………………………… 057   二、机制作用的关联互动机理 …………………………………………… 059   三、机制作用的协同配合机理 …………………………………………… 060  第四节 本章小结…………………………………………………………… 062 第四章 中国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商业模式…………………………… 064  第一节 开展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基础条件…………………………… 064   一、全球市场拥有产业升级及基础设施投资需求 ……………………… 064   二、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规模优势 ………………………………………… 065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 067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商业模式…………………………… 070   一、产业集群转移模式 …………………………………………………… 070   二、境外产业园区承载模式 ……………………………………………… 071   三、多元化企业联盟参与模式 …………………………………………… 074  第三节 案例分析…………………………………………………………… 075   一、中国广核集团 ………………………………………………………… 075   二、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 ……………………………………… 076   三、中国纺织行业国际产能合作联盟 …………………………………… 078  第四节 本章小结…………………………………………………………… 079 第五章 中国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运行效率评价………………………… 080  第一节 评价模型…………………………………………………………… 080   一、数据包络分析法基本原理 …………………………………………… 080   二、CCR模型 …………………………………………………………… 081  三、BCC模型……………………………………………………………… 082   四、超效率DEA模型 …………………………………………………… 084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085   一、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085   二、评价指标体系 ………………………………………………………… 086   三、选择决策单元 ………………………………………………………… 088  第三节 运行效率评价分析………………………………………………… 089   一、世界制造业对外贸易的效率测算 …………………………………… 089   二、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制造业国际合作的效率测算 ………………… 094   三、中国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运行效率分析 ………………………… 10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04 第六章 推进中国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动力机制……………………… 106  第一节 动力机制构建的理论依据………………………………………… 106   一、行动者网络理论引入 ………………………………………………… 106   二、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理论架构 ………………………………………… 108   三、行动者网络理论对国际产能合作动力机制的适用性 ……………… 111  第二节 动力机制构建……………………………………………………… 113   一、确认网络行动者 ……………………………………………………… 113   二、问题呈现 ……………………………………………………………… 117   三、利益赋予 ……………………………………………………………… 119   四、征召与动员 …………………………………………………………… 120   五、异议 …………………………………………………………………… 122  第三节 动力机制作用效果分析…………………………………………… 123   一、Tobit模型简介 ……………………………………………………… 123   二、变量选取 ……………………………………………………………… 124   三、建立模型 ……………………………………………………………… 128   四、实证结果及动力机制的作用效果分析 ……………………………… 129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32 第七章 推进中国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协调机制……………………… 134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协调机制…………………………………… 134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 134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一带一路”倡议 ………………………………… 137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协调机制设计要求 …………………………… 138  第二节 协调机制构建……………………………………………………… 139   一、协调机制遵循的原则 ………………………………………………… 140   二、协调机制的目标方向 ………………………………………………… 141   三、协调机制的规范 ……………………………………………………… 142   四、协调机制的规则 ……………………………………………………… 145   五、协调机制的决策程序 ………………………………………………… 146  第三节 协调机制的作用效果分析………………………………………… 148   一、研究背景 ……………………………………………………………… 148   二、GTAP模型原理……………………………………………………… 149   三、数据选取及情景设置 ………………………………………………… 151   四、实证结果及协调机制的作用效果分析 ……………………………… 153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64 第八章 推进中国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风险防控机制 ……………… 165  第一节 风险防控机制的构建目标、原则及程序 ………………………… 165   一、构建目标和原则 ……………………………………………………… 165   二、构建程序 ……………………………………………………………… 167  第二节 层次分析法引入…………………………………………………… 168   一、层次分析法原理 ……………………………………………………… 168   二、层次分析法分析步骤 ………………………………………………… 169  第三节 风险识别及评价…………………………………………………… 171   一、风险识别 ……………………………………………………………… 171   二、风险评价指标架构 …………………………………………………… 172   三、风险评价 ……………………………………………………………… 173  第四节 风险控制与管理…………………………………………………… 176   一、环境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 176   二、产业结构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 178   三、公司运营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 179 四、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 181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82 第九章 中国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运行保障措施………………………… 183  第一节 动力保障措施……………………………………………………… 183   一、企业构建制造业全球创新体系 ……………………………………… 183   二、政府完善财税支持政策 ……………………………………………… 184   三、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支撑能力 …………………………………… 185  第二节 协调保障措施……………………………………………………… 187   一、搭建政府间的政治沟通与合作平台 ………………………………… 187   二、完善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制度及标准建设 ……………………… 188   三、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制度建设 …………………………………… 188  第三节 风险防控保障措施………………………………………………… 189   一、政府建立风险预警制度 ……………………………………………… 189   二、企业提高风险应对及处置能力 ……………………………………… 189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90 第十章 结论 ………………………………………………………………… 191 参考文献 ……………………………………………………………………… 195 附录 …………………………………………………………………………… 206  附录A 中国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效率测算结果………………………… 206  附录B 关于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风险评价的调查问卷………………… 2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