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话剧与民族戏曲艺术:古今传承研究

中国话剧与民族戏曲艺术:古今传承研究

  • 字数: 309
  • 出版社: 北京师大
  • 作者: 胡星亮|责编:冯倩
  • 商品条码: 978730327656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5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舶来的话剧与中国民族 现实相拥抱,从而在民族精 神的深刻表现、民族性格的 真实刻画与民俗风情的生动 描写中走向现代化,也在戏 剧审美和艺术创造等方面从 民族戏曲那里汲取营养。 本书力求在这个方面做 系统、深入的探讨。
目录
绪论 一、现代戏剧:现代化与传统 二、20世纪世界戏剧:反传统与复归传统 三、20世纪中国话剧:由反传统而趋向传统 四、话剧民族化:民族话剧的现代化创建 上编 理论探索与戏剧思潮 第一章 杂合:异质戏剧接受的错位——20世纪初中西戏剧的初次遇合 一、戏曲改良催促新剧的诞生 二、新剧在戏曲根基上生长 三、新旧戏剧论争与“新剧加唱” 四、新剧衰落和话剧意识的形成 第二章 对抗:话剧与戏曲的激烈碰撞 ——“五四”时期的新旧戏剧大论争 一、社会变革与戏剧革命 二、新旧戏剧展开激烈交锋 三、激进派和保守派的理论主张 四、开启中国戏剧的新曙光 第三章 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话剧——20世纪20年代“国剧运动”的理论思考 一、戏剧需世界性但也需民族性 二、“旧戏当然有它独具的价值” 三、立足自我创造民族话剧 四、“国剧”理论的价值及影响 第四章 民众戏剧:话剧走向“旧形式”——20世纪30年代“戏剧大众化”的艺术自觉 一、时代激浪推动话剧走向民众 二、戏剧大众化与利用旧形式 三、对戏曲及“话剧/戏曲”的再认识 四、移动演剧糅合新旧戏剧的探索 第五章 农民话剧:汲取民间戏剧的创造——20世纪30年代河北定县“农民戏剧”之实践 一、“戏剧大众化”与农民戏剧 二、新剧场和新演出法 三、新戏剧哲学:回归传统 四、融合中西创造“混血的新人” 第六章 携手并进:话剧继承戏曲创建民族形式——20世纪40年代话剧“民族形式”论争 一、话剧“民族形式”论争的起源 二、“民族形式”与“中心源泉” 三、传统戏曲和话剧民族化 四、两种不同的继承取向 第七章 舞台实践架设话剧通向戏曲的桥梁——20世纪50至60年代话剧学习戏曲的探索 一、“中国话剧要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二、架设话剧通向戏曲的桥梁 三、话剧学习戏曲的舞台艺术创新 四、保持特色,重在创造 第八章 融会贯通:话剧与戏曲的艺术整合——20世纪80至90年代中国话剧的发展趋势 一、话剧创新与舞台假定性 二、“假定性”的现代现实主义 三、探索话剧回归民族戏曲 四、走向“假定性”的演剧变革 五、“东张西望”与交流整合 下编 戏剧创作与舞台实践 第九章 浪漫感伤的诗意抒情——田汉话剧借鉴戏曲的艺术创造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