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乡村文明的百年巨变: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融合中国”

中国乡村文明的百年巨变: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融合中国”

  • 字数: 154
  •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
  • 作者: 李河|责编:刘韫劼
  • 商品条码: 978751502682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哲学视角切入,按照“乡土中国” 、“城乡二元中国”、“城乡两栖中国”和“城乡 融合中国”四阶段叙事体系,全景式回顾了我国乡 村文明的百年巨变,总结提炼了传统乡村与现代乡 村的不同发展逻辑,试图在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 乡村民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时代背景下,深 度探讨如何在乡村基层治理中注入内生的人际情感 、内在的为善驱力及自律的道德素养,构建一种符 合当代社会要求、符合人的“内在自然”心灵秩序 的乡村治理政策和机制,从而为世界提供一种“不 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的中国式乡村文明新形态 。
目录
引言 历史哲学视域的百年乡村文明 第一章 数据呈现:中国乡村“数千年未有的百年巨变” 一、高速城镇化:世界第一乡村大国成为第一城镇大国 二、乡村是否变为城镇社区的“异域同构空间”?———什么是 乡村的“乡村性”? 三、“断裂”还是“渐变”:传统乡村与现代乡村的不同变化 逻辑 第二章 “乡土中国”:对传统乡村文明的范式解读 一、“文明”(civilization)的几种用法 二、“乡土中国”文明范式的基本特征 三、“乡土中国”文明范式的教化功能和“伦理本位”色彩 四、存续还是解体?———“乡土中国”文明范式的百年之问 第三章 改良与革命:传统乡村文明初现解体阶段 一、“少年中国”替代“老年中国”:文明再造的共同理想 二、旨在“创造性改造”传统乡村文明的“乡村建设运动” 三、旨在推翻传统封建制度的“农民运动” 四、从苏维埃到解放区:把新民主主义的基础建立在乡村 第四章 “城乡二元”与历次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传统乡村文明 从显性形态变为隐性形态 一、政治运动驱动其他运动:为乡村变革奠定政治前提和制度 基础 二、“城乡二元”体制建立和乡村30年历次改造运动 三、“乡土中国”的意义世界从显性形态转变为隐性形态 四、传统乡村的生计方式和外部空间形态的变化相对较小 第五章 空间折叠—人口多元:乡村世界遭遇高速城镇化“涡旋效应” 一、传统乡村文明在1978年后的两种命运:局域复兴与系统性 破坏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的“三阶段”理论 三、当代“区域层级体系”理论与新的“村庄类型学” 四、高速城镇化“涡旋效应”之一:乡村世界的“圈层空间折叠”与 “发展运气” 五、高速城镇化“涡旋效应”之二:乡村“人口多元”的新 常态 六、高速城镇化“涡旋效应”下的乡村世界新常态 第六章 乡村文明范式转型:从“乡土中国”走向“城乡融合中国” 一、“城乡融合”历史阶段的政策标志 二、改革开放之初学界对“城乡融合”的探索 三、近年“城乡融合”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 四、从“乡土中国”到“城乡融合中国”之一:文明范式转换的 道义基础 五、从“乡土中国”到“城乡融合中国”之二:文明范式关系的 反思 六、“丸之走盘”的隐喻:理解文明范式转换的方法论问题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