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规则依循、群体偏好与住宅小区业主自治

规则依循、群体偏好与住宅小区业主自治

  • 字数: 290
  • 出版社: 经济科学
  • 作者: 李涛//方江宁|责编:刘莎
  • 商品条码: 978752183334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城市住宅小区的共有物 权需要依靠公共收益来维持 ,而公共收益的控制权是以 业主自治组织——业委会成 立为前提的。由于业主在提 供资源(参与业主自治)与 提取资源(使用公共收益) 时,呈现出不同的群体偏好 ,因此,自治行为成为提供 者-提取者博弈,并引发治 理困境:一方面是业委会难 产,另一方面是业委会陷入 控制权之争。这种现象,用 经典公共池塘资源提取监督 博弈模型无法解释。 本书基于价值观、资源 支配方式与信念、约束、偏 好互动模型,提出社群偏好 的分工机制说,即个体依循 权力、互惠和权利三种规则 (资源支配方式),衍生出 群体的控制权偏好、信任偏 好和信用偏好。物理空间叠 加制度场域的社群中,行为 者依循规则与群体偏好的协 调是集体合作的基础性条件 。以个体资源支配方式匹配 博弈的均衡为基点,住宅小 区公共收益提取中“首端优 势”会转化为提取资源的控 制权,或无人监督,或由监 督引发控制权之争,或形成 利益阵营。然而,若信息披 露及时公开,将会形成对提 供者的监督和提取者的激励 ,进而提高治理绩效。依循 规则的个人行为与社群偏好 互为因果,社群偏好与个人 依循规则匹配的均衡成为制 度结构的稳定性因素,因此 分工机制说是对市场-政府 二元论的重构:市场力量与 行政力量的作用都是经由个 人依循规则行为产生的结果 ,依循规则、社群偏好对治 理绩效产生的影响具有长期 性,行政力量因势利导,定 能推进业主自治,共建美好 家园。
作者简介
李涛,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现为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经济学教学科研20余年,参与和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软科学项目等1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住宅小区治理,行政力量进退两难 二、公共池塘资源的提取者与提供者博弈 三、资源支配者行为模型:VSBPC模型 四、规则依循、群体偏好、制度相关概念 五、资源支配者假说、制度分析与发展研究框架 六、本书结构安排 第二章 业主参与自治的规则依循行为假说 第一节 业主自治制度及困境 一、业主自治制度概述 二、业主自治各参与方及互动关系 三、业主参与自治行为倾向:以G小区为例 四、业主参与自治引发的业主冲突 第二节 规则依循行为假说建模 一、业主参与自治行为的规则依循倾向 二、不公平感厌恶模型 三、物质利益偏好与非物质利益偏好 四、规则选择效应 第三节 假说的验证:电梯更新方案的合意性 一、政策背景与行为情境 二、BPC模型框架下电梯更新方案的合意性 三、规则依循的效应 四、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 规则依循与群体偏好:资源支配者说 第一节 小区治理与业主行为相关研究回顾 一、社区治理层面的研究 二、住宅小区管理层面的研究 三、业主行为研究 四、总结与评述 第二节 资源支配者决策模型(VSBPC) 一、个人决策的BPC模型 二、基于制度结构的BPC模型:VBPC模型和SBPC模型 三、基于制度层次的BPC模型:VSBPC模型 四、资源支配方式与行为:非理性信念与行为 第三节 群体偏好的资源支配者说 一、群体偏好与群体规范 二、劳动分工与群体偏好 三、群体偏好异质性 四、业主自治情境下的群体偏好 第四章 资源支配者说检验:控制权、信任与信用偏好 第一节 管理者群体控制权偏好 一、理性与非理性之争 二、基于控制权偏好的VSBPC模型 三、过度投资者群体识别 四、控制权偏好的群体属性结论 第二节 投资者群体的信任或信用偏好 一、信用与信任替代关系假说 二、基于VSBPC模型的准自然实验设计 三、信任或信用偏好实证结果 四、信任或信用偏好的群体属性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