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高精尖产业发展研究

高精尖产业发展研究

  • 字数: 320
  • 出版社: 经济科学
  • 作者: 贾品荣|责编:袁溦|总主编:方力
  • 商品条码: 978752183278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3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9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北京市科学技术 研究院“北科学者”计划《北 京高精尖产业评价与发展战 略研究》的三年研究成果。 全书论述了创新驱动是高精 尖产业发展的定义性特征, 提出高精尖产业的四大核心 特征,指出高精尖产业发展 的三大战略目标,考察了高 精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区别 与联系,纵论了高精尖产业 的发展大势——五大宏观力 量、五大中观力量、五大微 观力量,深度探讨了研发创 新对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影响 ,首次建立了高精尖产业发 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系统 建构了高精尖企业技术先进 性评价模型与市场成熟度评 价模型,提出高精尖产业发 展的“三循环”支撑体系及“ 一纵六横”实现机制。 全书既有战略层面的思 考,又有微观层面的具体模 型,是从创新角度系统分析 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学术专著 。
作者简介
贾品荣,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创新管理。主持中国社科院重大招标课题、国家软科学计划重大课题子课题等多项。著有《国计民生策论》《民生科技:创新模式与评价体系》《航空金融论:技术经济视角》《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路径研究》《低碳生态城镇建设与科技创新研究》等9部专著。在Jouma/of Fnvirnmental Management等SCI期刊和《科学学研究》《中国管理科学》等中文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转载论文4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论文14篇。获全国博士后优秀论文一等奖。调研报告发表于科技部内参《国家软科学要报》和中共北京市委内参《北京信息》。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高精尖产业的定义 1.2 发展高精尖产业的战略性分析 1.3 北京发展高精尖产业的必要性分析 1.4 研究价值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全书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高技术产业理论及其对高精尖产业的运用与启示 2.2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及其对高精尖产业的运用与启示 2.3 产业升级理论及其对高精尖产业的运用与启示 2.4 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对高精尖产业的运用与启示 2.5 创新理论及其对高精尖产业的运用与启示 2.6 系统论及其对高精尖产业的运用与启示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精尖产业的概念、特征及战略目标 3.1 高精尖产业的概念 3.2 高精尖产业的四大特征 3.3 高精尖产业的三大战略目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精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区别与联系 4.1 高精尖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区别和联系 4.2 高精尖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别和联系 4.3 高精尖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区别和联系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5.1 北京高精尖产业的提出背景 5.2 北京高精尖产业的发展历程 5.3 北京高精尖产业总体发展现状 5.4 北京“三城一区”的发展现状 5.5 “三城一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四五”布局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发创新对高精尖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 6.1 高精尖经济结构与创新驱动相关理论 6.2 研发创新对高精尖经济结构影响的模型构建 6.3 研发创新对高精尖经济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高精尖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1 高精尖产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7.2 评价数据的收集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水平评价 8.1 确定指标权重 8.2 模糊综合评价 8.3 评价结果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与其他省市的比较分析 9.1 全国省域高精尖产业发展评价 9.2 北京、上海、广东高精尖产业发展水平比较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