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适应性评价及优化

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适应性评价及优化

  • 字数: 135
  • 出版社: 东南大学
  • 作者: 刘文//于瑞丽//娄焕义|责编:贺玮玮
  • 商品条码: 978756419956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97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4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刘文,建筑学工学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现任职于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主要研究方向:轨道交通影响下的立体化城市设计方法与策略
目录
1 缘起——站城一体化 1.1 研究背景及对象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对象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方法与框架 2 概念——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提出 2.1 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兴起” 2.1.1 综合体历史脉络梳理 2.1.2 轨道交通的城市角色 2.1.3 轨道交通与综合体的“对接” 2.2 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 2.2.1 高密度下公共空间的发展态势 2.2.2 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概念解析 2.2.3 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现状问题 2.3 轨道交通综合体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经验借鉴 2.3.1 日本涩谷站域综合体衔接场域公共空间 2.3.2 上海五角场站域综合体衔接场域公共空间 2.3.3 上海静安寺站域综合体衔接场域公共空间 2.4 小结 3 方法——活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分类及活力指征 3.1.1 步行导向下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分类原则 3.1.2 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分类 3.1 _3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活力指征与内涵 3.2 影响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活力因子提取与确定 3.2.1 问卷的制作与搜集 3.2.2 基于模糊德尔菲法的因子指标确定 3.3 衔接场域公共空间活力评价的模型构建 3.3.1 分类指导下活力评价模型的构建原则 3.3.2 构建因子的权重赋予 3.3.3 指标量化及数据获取 3.4 小结 4 应用——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活力评价 4.1 青岛市轨道交通综合体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现状及发展 4.1.1 青岛市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 4.1.2 青岛市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发展原则 4.1.3 青岛市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现存问题 4.2 轨道交通综合体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选取及评价 4.2.1 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选取 4.2.2 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划定 4.2.3 衔接场域公共空间的活力评价 4.3 分类指导下的衔接场域公共空间活力分析 4.3.1 界面型公共空间的活力分析 4.3.2 流线型公共空间的活力分析 4.3.3 节点型公共空间的活力分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