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国教育史专题研究丛书·民国教育视导研究

民国教育史专题研究丛书·民国教育视导研究

  • 字数: 500
  • 出版社: 湖南教育
  • 作者: 王建军
  • 商品条码: 97875539832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6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1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遵从历史学的研究范式,研究框架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从民国教育视导制度发展的轨迹出发,探讨其视学制度、督学制度、视导制度的产生背景及其意义,揭示民国教育视导制度从继承到探索,再到创新的变迁规律。另一方面则从民国教育视导人员的活动入手,探讨民国教育视导制度所赋予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他们为能够让视导制度真正“沉下去”所付出的努力及其困境,以揭示民国教育视导人员的情感追求。
作者简介
王建军,1951年生,男,湖南南县人,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理工学院督导室主任兼监察室主任,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研究。出版个人专著近10本,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承担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在华南地区相关研究领域极具影响。
目录
沉下去!沉下去!——民国教育视导研究导论 一、民国教育视导理念的更新 二、民国教育视导制度发展的历史课题 三、学术界研究状况 四、本书研究框架 第一章 承袭:民国教育视学制度的构建(1912—1926) 一、民国前期三级视学规程的颁布 (一)《视学规程》的颁布 (二)设置省、县视学的波折 (三)《省视学规程》的颁布 (四)《县视学规程》的颁布 二、民国前期三级视学活动的开展 (一)教育部视学活动的开展 (二)省市视学活动的开展 (三)县级视学活动的开展 (四)简要评价 第二章 探索:民国教育督学制度的过渡(1927—1938) 一、督学规程的颁布 (一)《督学规程》出台的背景 (二)《省市督学规程》的颁布 (三)《教育部督学规程》的颁布 (四)督学制度对教育视导活动的推进 二、督学制度改革的再探索 (一)教育界对督学制度的批评 (二)教育视导改革主体之争 (三)民国教育界人士的追求 三、浙江省教育辅导制度的探索 (一)浙江省教育辅导组织的创立 (二)浙江省教育辅导制度的特点 四、江苏省试行辅导区制的探索 (一)江苏省建立辅导区制的基础 (二)江苏省试行辅导区制办法 五、山东省试行驻区视导的探索 (一)山东省推动教育视导的努力 (二)山东省试行驻区视导办法 六、安徽省试行视导网制的探索 (一)安徽省视导网制的产生背景 (二)安徽省试行视导网制办法 七、教育部寻求督学制度突破的措施 (一)义务教育发展对督学制度改革的促进 (二)教育学者对辅导制度的提倡 (三)教育部寻求辅导力量的探索 第三章 创新:民国教育视导制度的展开(1939—1949) 一、《视导规程》出台的背景 (一)国民教育制度的实施 (二)教育辅导方案的基本框架 二、教育部《视导规程》的颁布 (一)教育部《视导规程》的内容 (二)教育部视导制度的进一步健全 (三)督促各省市健全教育视导制度 三、教育部视导工作的加强 (一)教育视导工作趋于常态化 (二)边疆教育视导与考察 (三)对台湾省的教育视导 四、四川省教育视导网制度的构建 (一)四川省创设视导网制之经过 (二)四川省教育视导网制之特色 五、教育学者对民国教育视导制度的思考 (一)对教育视导制度的评价 (二)构建独立的教育视导网之设想 (三)民国教育学者的追求 第四章 民国教育视导人员的视导活动 一、省督学的教育视导活动 (一)分区视导 (二)驻区视导 (三)集体视导 (四)特殊视导 二、省督学行使的指导职权 (一)考核 (二)会商 (三)报告 三、县督学的教育视导活动 (一)县督学的地位与责任 (二)县督学的教育视导工作 四、民国教育视导人员的教育情怀 (一)民国教育视导活动的环境条件 (二)民国教育视导人员的工作片断 (三)民国教育视导人员的情怀 第五章 民国时期教育视导队伍的建设 一、民国教育视导队伍建设的困境 (一)职权不清 (二)人选不善 (三)教育视导经费短缺 (四)责任心缺乏 二、加强教育视导队伍建设的行政措施 (一)严格教育视导人员的选任 (二)保障教育视导经费 (三)增强对教育视导工作的支持力度 (四)加强对教育视导人员的考核 三、加强对教育视导人员的素质培养 (一)教育视导人员的行政能力 (二)教育视导人员的专业素养 (三)教育视导人员的身体素质 (四)教育视导人员的品格修养 (五)职前培训与职后进修 (六)教育行政官员对视导人员的希望 第六章 民国时期的教育辅导活动 一、民国乡村小学辅导的紧迫性 (一)乡村小学教育实况 (二)学区教育委员制的失败 二、中心小学区制 (一)中心小学区制的设立与推广 (二)中心小学区制的优点 (三)中心小学的辅导职责 三、民国教育辅导展开的措施 (一)加强学区的教育行政 (二)开好学区的辅导会议 (三)加强对乡村小学的辅导 (四)促进乡村教师的进修 四、民国教育辅导展开的困境 (一)民国教育辅导活动实效 (二)民国教育辅导遭遇困境的原因 (三)乡村教育辅导员的培养 结语 由“官厅之耳目”到“教师的朋友” 一、从“视”到“导”的角色期待 二、从“官”到“师”的身份认同 三、民国教育视导人员的思想纠结 表目录 表2-1:教育部督学戴夏视察山西日程表(1932年) 表2-2:教育部督学余文森视察山西日程表(1932年) 表3-1:四川省第一期教育视导人员训练班成员学历资格表(1938年) 表4-1:五省县督学人数统计表(193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