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教育生理学的建构--方法范畴实践

教育生理学的建构--方法范畴实践

  • 字数: 288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唐智松
  • 商品条码: 978701014387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7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教育生理学的建构--方法范畴实践》一书 1中,作者唐智松结合近20年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对 “教育生理学”学科的建设进行了理论 探讨: “上篇方法论”从学科基本概念出发, 第一次系统地完成了基本概念、研究对 象、学科性质的厘定工作,并勾勒出教育 生理学的发展线索,提出实施教育生理学 学科建构的技术路线探索。“中篇范畴 论”分别从宏观宇宙及人类生命的基本原 理、中观个体生理的连续发展、微观人体 系统生理的规律三个层次勾画出教育生理 学学科本体内容的基本面貌。“下篇实 践论”证实了教育生理学的客观需要,并 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推进教育生理学学科的 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工作,给出了教育生 理学学科教育实践的蓝图。
作者简介
唐智松(1966一),男,四川达洲人,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先后接受过生物教育和学校教育本科教育,教育史硕士、教育学原理博士、基础心理学博士后教育。教学上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过教育学原理、教育生理学,教育社会学、网络教育学。科研上主持、主研了全国及部省等课题2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著作20余部。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及跨学科教育的教究工作,开创性地从教育学原理角度提出并致力于“教育生理学”、网络教育学”教研工作。
目录
前言 上篇 方法论 第一章 问题始点:科名界定 第一节 学名的厘定 一、他山之玉:相关著述 二、本著之见:综合集成 第二节 学科的内涵 一、学科性质:姓“生”还是姓“教” 二、学科作用:客观还是主观 第二章 研究基础:学史梳理 第一节 历史:纵向的梳理 一、第一阶段:古代直观猜想 二、第二阶段:现代科学探索 第二节 现实:横向的总结 一、学科中的智慧 二、实践中的启示 第三章 建构方法:逻辑推演 第一节 确定学科生长点 一、第一步:寻找逻辑起点 二、第二步:推演逻辑链条 第二节 寻找学科营养物 一、获取营养物质 二、完成吸收转化 第三节 勾画学理结构树 一、清理学理范畴 二、描绘学理体系 中篇 范畴论 第四章 宏观范畴:群体生命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与特征 一、生命的演进 一、生命的规定 第二节 生命的规律与因子 一、生命周期现象 一、生命影响因子 第五章 中观范畴:个体生理 第一节 儿童期生理及教育 一、胎儿期生理及胎教 二、婴幼期生理及训练 三、童年期生理及教育 四、青春期生理及指导 第二节 成人期生理及教育 一、中年期生理及保养 二、老年期生理及护理 第六章 微观范畴:系统机理 第一节 初级神经机能及教育 一、基本神经功能 二、神经活动方式 三、神经活动调节 四、边缘系统功能 第二节 高级神经机能及教育 一、条件反射的机理 二、神经信号的处理 第三节 视听系统机能及教育 一、视觉生理及教育 二、听觉生理及教育 第四节 脑力活动卫生及要求 一、教学用脑卫生 二、教育制度卫生 下篇 实践论 第七章 实践需要:教师的教育生理素养 第一节 研究方法:调查对象与设计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设计 第二节 研究结论:统计及结果分析 一、教育生理学素养现状及问题 二、教育生理学素养问题的归因 第三节 推论:其他教师的教生素养 一、基教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推测 二、高校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推测 三、职教教师教育生理学素养推测 第八章 实践技术:教师的教育生理教育 第一节 实践的技术路线 一、职前教育:形成阶段 二、在职培训:提升阶段 第二节 实践的理论要求 一、教育原则:方向与要求 二、教育方法:原理与技术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