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诗学批评史(第四版)

中国诗学批评史(第四版)

  • 字数: 558
  • 出版社: 江西教育
  • 作者: 陈良运|责编:陈骥//方超//王成龙
  • 商品条码: 97875705269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61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诗学批评史》是诗歌理论领域经典之作 ,提出中国诗学批评发展历史的四种美学形态:先 秦两汉的“功利批评”,魏晋南北朝重视诗歌本体的 “风格批评”,隋唐宋金元的“美学批评”,明清 以降分执前代诗论之一支以自立门户的“流派批评 ”。提纲挈领,选取每个时期最有创造性、最富诗 学和美学意蕴的理论批评的命题做深入的探析,系 统地梳理几千年来中国诗学批评发展的脉络。全书 在整体上持一种进化的、进步的诗学观,以进化、 发展的眼光看待历代的诗学批评,提出新的观点, 将中国诗学的发展概括为从功利的逐渐走向审美的 过程,其建构的体系具备相当高的理论价值,至今 影响不衰。
目录
导言 第一篇 先秦两汉诗歌观念的演进与功利批评的形成 第一章 诗歌创作观念与接受观念的萌芽 一 上古时代的诗歌形态 二 “《诗》三百”中的诗歌创作观念 三 《左传》中的诗歌接受观念 第二章 先秦诸子诗歌观念的演进 一 孔子及其弟子论《诗》与用《诗》 二 子思、孟子称《诗》及“以意逆志”说 三 “诗言志”与荀子的文体观念形成 四 屈原新体抒情诗中的诗歌观念 五 “乐”与“诗”观念互补 第三章 两汉的功利主义诗学观 一 尊《诗》为“经”的功利定向 二 儒家诗教的确立 三 《诗大序》与《诗谱序》的理论意义 第二篇 魏晋南北朝诗歌本体的重构与风格批评的出现 第四章 诗歌文体的重新认识 一 曹丕、陆机、葛洪的诗美特征说 二 “以意为主”对“言志”的变通 三 “形似之言”与“声律”论 第五章 《文心雕龙》的诗歌理论 一 诗歌文体发展的历史考察 二 论作家、作品风格的形成 三 创作方法与鉴赏批评 第六章 第一部诗论专著――《诗品》 一 诗歌美学特征的确认 二 五言诗独特情质与诗人个体风格 三 流派探索与比较批评 第七章 齐、梁趋向唯美的诗歌理论 一 “文”“笔”之说与“美文”意识 二 冲决儒家诗教的“宫体”诗论 三 儒家诗教传人的反批评 第三篇 隋唐宋金元诗歌精神的升华与美学批评的崛起 第八章 重振诗歌人文精神的“风骨”论 一 隋至初唐的诗学批评 二 陈子昂之“兴寄”与“风骨” 三 李白等盛唐诗人的“风骨”诗学观 第九章 标志诗歌艺术走向成熟的“诗境”说 一 王昌龄的“诗有三境”说 二 释皎然论“取境”与“造境” 三 权德舆、刘禹锡的“境在象外”说 第十章 政教与审美结合的现实主义诗论 一 杜甫、元结的诗歌美学思想 二 古文家的“文”“诗”分别论 三 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学纲领 四 现实主义诗学之承续 第十一章 司空图《诗品》与唐末五代诗论 一 司空图诗论的哲学、美学思想基础 二 艺术哲学的经典之作——《诗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