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公民教育的本土实践:基于百年母语教科书的文本分析

中国公民教育的本土实践:基于百年母语教科书的文本分析

  • 字数: 277
  • 出版社: 福建教育
  • 作者: 刘霞|责编:沈群
  • 商品条码: 978753349203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5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总-分-总”的逻 辑,在第一章总体描述中 西方公民教育历史发展的 基础上,第二至五章分述 了以百年母语教科书为载 体的公民教育的四个发展 阶段:中国公民教育的本 土化(1904-1936);公民 教育成为政治动员的工具 (1937-1949);以“人民 教育”取代公民教育(1949 -1976);公民教育的复兴 与重建(1977年至今)。 对每一阶段的公民教育进 行了详细的分析。作者并 不仅对文本做分析,而是 把不同时期公民教育放到 一个宏观的历史背景中, 尽可能客观陈述每个时期 公民教育“为什么”“是什么” “怎么样”,刻画了不同时期 公民的形象和公民教育的 内容。在对母语教科书中 公民教育的历史进行分析 的基础上,第六章总结公 民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对 公民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了 反思,并基于中国伦理精 神对公民教育进行了本土 建构。总体来说,全书的 逻辑清晰,结构安排合理 ,对百年母语教科书中的 公民教育的分析比较全面 系统,较为完整地勾画了 中国公民教育的历史地图 。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一)从本土化到本土自觉:中国公民教育的追求 (二)母语教科书:中国公民教育的重要载体 (三)个人的学术背景与学术思考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厘清 (一)臣民、国民、人民、公民 (二)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公民教育 (三)百年母语教科书 (四)百年的时间段划分 三、文献综述 (一)对公民教育历史回顾的研究 (二)对中国公民教育本土化的研究 (三)对母语教科书文本内容的研究 (四)以教科书为载体对公民教育思想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西方公民教育的历程与反思 第一节 西方公民教育的缘起与嬗变 一、公民及公民教育的概念源头:共和主义公民观 二、西方现代公民及公民教育:自由主义公民观 三、在挑战中完善自由主义公民观 第二节 中国公民教育的历程与问题 一、公民:从概念输入到思想萌芽 二、培养国家公民:从思想宣传到制度建立 三、强化与变异:从公民教育到国家公民训育 四、致力教育改革,推动公民教育 第三节 中国公民教育的本土追求 一、需要中国文化参与 二、基于中国社会选择 三、凝聚中国千年智慧 第二章 中国公民教育的本土化(1904-1936) 第一节 萌芽、阻抑与发展:公民教育探索期的曲折前行(1904-1919) 一、辛亥革命前公民思想在母语教科书中的萌芽 二、重视民主意识的培养:《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中的公民教 育思想 三、公民教育因“复辟”受到短暂阻抑 第二节 公民教育发展的黄金期(1920-1927) 一、“国语运动”促进了公民教育思想的传播 二、“公民科”的设立促进了学校公民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民主人士对公民教育的文本实践:以《开明国语读本》为例 第三节 公民教育政治化的前兆(1928-1936) 一、公民教育受到“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的冲击 二、培育“三民主义”好公民:《新主义教科书·国语课本》中的 公民教育 三、为了民族复兴:“九一八”事变后公民教育的主动政治化 第三章 公民教育成为政治动员的工具(1937—1949) 第一节 国统区:公民教育融入抗日教育(1937-1945) 一、抗战时期的教育方针:巩固精神国防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