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流”化“形”成:大都市区外围城市中心的生成机制与规划控制

“流”化“形”成:大都市区外围城市中心的生成机制与规划控制

  • 字数: 0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王林申|责编:杨虹//尤凯曦
  • 商品条码: 97871122503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大都市区是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形式,其外围区域是保证大都市区高效协调的长期焦点,而城市中心则是其所处的外围区域发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本书在梳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流”作用下大都市区外围城市中心空间生成机理的理论框架,重点对各类“流”在时空间维度复合协同机制与流方向等变量的具体作用进行了阐述,提出个体尺度的空间碎化、整体尺度的大都市区城市中心网络、大都市区超级城市中心的诞生等空间响应方式,并选取包括通州城市中心区在内的北京都市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根据研究结果,倡导城市规划从控制空间向控制时间的理念转变,从各类“流”的紧密协同角度指出“织补”大都市区外围城市中心多重关系的具体规划发展措施。
目录
1 绪论 1.1 现实背景与问题 1.2 概念范畴与界定 1.3 文献回顾与述评 1.4 预期目标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理论基础、西方经验与假设前提 2.1 “流”对空间作用的相关理论 2.2 西方发达国家中的历程与经验 2.3 假设前提 3 大都市区外围城市中心的“流”化“形”成 3.1 差异化位势——流向外围的基本动力 3.2 复合式协同——促动演进的运行机制 3.3 流动性特征——发挥影响的主要因子 3.4 碎化与网络——不同尺度的响应形式 3.5 小结 4 北京都市区外围城市中心的识别 4.1 北京都市区尺度的初筛 4.2 外围城市尺度下的界定 4.3 小结 5 北京通州城市中心的脉冲与响应 5.1 发展政策的演进与设施建设 5.2 人流的时空热度分布与诉求 5.3 信息平台使用与实体店区位 5.4 空间碎化与不同视角的成效 5.5 小结 6 北京都市区城市中心网络的浮现 6.1 通州城市中心与中心城区的联系 6.2 通州城市中心与其他城市中心的联系 6.3 通州城市中心参与的都市区城市中心网络 6.4 小结 7 “以流控形”的规划思路与方法 7.1 城市与时间 7.2 城市的规划与时间 7.3 从控制空间到控制时间 7.4 作为理想境地的“多流合一” 7.5 “织补”大都市区外围城市中心 8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