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焦虑的启蒙(以启蒙辩证法为核心的启蒙反思)/走进哲学丛书

焦虑的启蒙(以启蒙辩证法为核心的启蒙反思)/走进哲学丛书

  • 字数: 297
  • 出版社: 北京师大
  • 作者: 刘森林|责编:林山水
  • 商品条码: 978730327285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1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对启蒙的反思致力 于揭示启蒙的情感根基。启 蒙就是彻底而神秘的焦虑, 启蒙源自一种深层的恐惧。 在启蒙、主体性蕴含着的焦 虑中,主体与客体的距离是 关键:疏远是消除焦虑与恐 惧的基本策略,是撇开个性 、特殊性而普遍化的关键所 在。哲学、宗教、神话、巫 术作为消除焦虑与恐惧的方 式,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 联系。启蒙不再与神话、诗 完全对立,而是包含着某种 神话。启蒙暗含着的主体化 策略有贬低世界和把世界理 性化两种形式。它们都具有 深层的情感根基,都是焦虑 与恐惧的表现。启蒙对自身 情感基础的解释不是为了否 定启蒙,而是进一步唤醒启 蒙,因而是启蒙自身推进的 体现。
目录
启蒙辩证法的先声:早期浪漫派的启蒙批判 一、缘起 二、浪漫主义的遭遇、定位与新解 三、菩服从于功利,真理屈从于自由 四、理性的工具化与虚无主义 五、浪漫派、马克思与古典 六、自由理想与浪漫主义 七、更能容纳差异的新启蒙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Ⅰ 一、引言 二、焦虑主题及其来源 三、从生存论的“焦虑”到《启蒙辩证法》的“恐惧” 四、他者焦虑作为《启蒙辩证法》的主题:如何对待他者 五、结论:焦虑、恐惧与统治的轮回 启蒙与焦虑:以《启蒙辩证法》为核心的分析 一、启蒙、主体化内含的焦虑与恐惧 二、解除焦虑与恐惧的尝试:宗教、神话、巫术、启蒙 三、以主体性应对焦虑与恐惧,及其引发的轮回 从支配到和解:焦虑的启蒙主体性之走向 一、基本情绪与主体性:焦虑与恐惧 二、作为支配者的启蒙主体 三、谋求新的自我主体 恐惧的深化与拓展:从尼采到《启蒙辩证法》 一、恐惧作为启蒙的情感基础:从尼采继承而来 二、恐惧成就的主体性 三、主体化作为克服恐惧的方案 残酷与关怀:《启蒙辩证法》的尼采形象纠偏 一、《启蒙辩证法》的尼采形象:“强横派”解读的典型 二、等级制的多元主体 三、等级:能力与责任 四、等级制下的残酷:自然与故意 《启蒙辩证法》对马克思的再激进化策略 一、马克思、恩格斯:抽象的同一性与具体的同一性 二、霍克海默、阿多诺:同一性的暴政 三、恐惧与同一性的统一:马克思与尼采的结合 现代启蒙主体的古典溯源:奥德修斯 一、趋神而不祛神 二、满怀各种情感:悲愁驱动的狡诈 三、自然与主体 四、结论 主题Ⅱ:“自我”还是“和解”——《启蒙辩证法》的主体与主题 一、奥德赛式自我是主体吗 二、锻造中的自我与理想化的自我 三、奥德赛式主体自我的特征 四、自觉的和解:《启蒙辩证法》的主题Ⅱ “主体”在什么意义上是一个意识形态概念 一、问题的提出与概念的澄清 二、区分不同层次的“主体” 三、两种不同的启蒙,意识形态的必需 “辩证法”的再启蒙:《启蒙辩证法》的辩证法观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