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明清时期西传中国小说英译研究

明清时期西传中国小说英译研究

  • 字数: 270
  • 出版社: 浙江大学
  • 作者: 陈婷婷|责编:张颖琪|总主编:许钧
  • 商品条码: 978730821892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9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的正文部分共有六 章。第一章是整个书稿的起 点,主要探讨“中学西传”的 缘起、意义及研究现状。第 二章主要探讨中国古典小说 西传的“首译之功”:《今古 奇观》译本。本章通过翻译 策略、路径及动因等维度, 探究译者的一些偏好和价值 取向及其与所处时代背景之 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三章 以《好逑传》译本为例,探 讨了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历 史回眸和译本背景、译本探 析、德庇时译者主体身份等 内容。第四章以《玉娇梨》 为例,介绍了译者及其背景 、传译本举隅、对宗教用语 的改编及处理、对女性的形 塑及教化等内容。第五章介 绍了西传中国古典小说译本 的背景因素、《玉娇梨》等 译本对西方浪漫主义精神的 彰显等内容。第六章主要探 讨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小说西 传的启示。书末的附录是笔 者对美国研究中国明清时期 文学、文化、宗教的专家艾 利克教授的访谈录。
作者简介
陈婷婷(1987-),女,安徽芜湖人。文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2012年主持安徽师范大学校级人才培育项目1项(已结项)。2013年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已结项)。2015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在研中)。2018年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在研中)。在国内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近三年来,有2篇论文、1篇译文刊于CSSCI来源期刊,1篇学术书评刊于《文艺报》。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学西传”的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中学西传”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中国古典小说西传的“首译之功”:《今古奇观》译本 第一节 《今古奇观》:中国古典小说西传之肇始 第二节 译者及其所处时代背景 第三节 《今古奇观》译本对18世纪西方启蒙时代精神的回应 第四节 译本的翻译策略、路径及动因 第三章 19世纪中国古典小说西传的拓展:以《好逑传》译本为例 第一节 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历史回眸和译本的背景 第二节 19世纪“中学西传”的中国先行者 第三节 《好逑传》的译者及译本 第四节 《好逑传》的最早译本:珀西译本探析 第五节 德庇时译者主体身份的多样性分析 第六节 译本的聚焦:《好逑传》的“误释”研究 第四章 中国古典小说西传的多样性展现:以《玉娇梨》为例 第一节 《玉娇梨》的译者及背景简介 第二节 《玉娇梨》的传译本举隅 第三节 对宗教用语的改编及处理 第四节 对女性的形塑及教化 第五章 西传中国古典小说译本的背景因素与西方浪漫主义精神 第一节 同期西方时代背景对译本的影响 第二节 《玉娇梨》等译本对西方浪漫主义精神的彰显 第六章 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小说西传的启示 第一节 域外传播和本土经验的调适性 第二节 由宇文所安的翻译来看文学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第三节 东西方视域中的交错与共识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从外部世界看中国——艾利克教授访谈录 一、跨越“界限”:从西方哲学到中国古典文学 二、由翻译到解释:何为“文学经典” 三、再发现与补白: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