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学衡派”与新文学运动

“学衡派”与新文学运动

  • 出版社: 上海书店
  • 作者: 高传峰|责编:何人越
  • 商品条码: 978754582100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4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关注民国时期的反新文学运动。这里的“ 反新文学运动”一词即从西本省三的“反新文化运 动”而来。应该说,反新文学运动是反新文化运动 思潮中与文学关系最密切的一部分。民国时期,中 国的反新文学运动思潮主要有三股力量,即上文提 到的“五四”前期以林纾为代表的旧派文人的反新 文学运动、1922年以来“学衡派”的反新文学运动 、1925年以来后期“甲寅派”的反新文学运动。本 书正以此三股反新文学运动的力量为研究对象,又 将这一运动置于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背 景下进行了审视和评价。中国反新文学运动不应该 被完全否定,文学史需要给予其重新的定位。
目录
序 绪论 一“学衡派”与新文学运动 二“故纸堆”的价值 第一章 中国旧文学的大崩溃 第一节 林纾与文学革命 一 文学革命前期林纾与章门恩怨考辨 二 林纾与新文学阵营“选学妖孽,桐城谬种”口号的风向流转 第二节 其他反对派的意见 一 严复:听其自鸣自止可耳 二 章太炎:甄明学术,发扬国光 三 刘师培:保存国粹,昌明国学 第二章 “学衡派”的聚合 第一节 地利:由三(两)江师范学堂发展而来的南高——东大 一 南高的前身:三(两)江师范学堂 二 南高与南高的归并东大 第二节 人和:在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的旗帜下 一 梅光迪与白璧德的相遇 二 吴宓等人与白璧德的交往 第三章 《学衡》与“学衡派”的新文化理想及新文学实践/15l 第一节 《学衡》杂志/15l 一 《学衡》的作者群 二 《学衡》的插画 三 《学衡》的翻译 第二节 “学衡派”的新文化理想与新文学实践 一 梅光迪的新文化理想 二 吴宓的新文学实践 第四章 后期“甲寅派”的文学活动 第一节 《甲寅》杂志与新文学的发生 一 章士钊早期的办刊(书局)活动 二 《甲寅》杂志与新文学 第二节 后期“甲寅派”与新文学 一 《甲寅》周刊的创办 二 后期“甲寅派”的文学(化)观 第五章 结语:意义与余绪 第一节 思潮兴起的背景 第二节 总结与评价 第三节 余绪:“学衡派”与后期“甲寅派”的不同命运 一 “学衡派”与后期“甲寅派”的交集考 二 吴宓:困境中的坚守 三 章士钊:夹缝中的坚持 参考文献 一 期刊 二 著作 三 论文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