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实践与真理新论

实践与真理新论

  • 字数: 209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杨树桢
  • 商品条码: 97875097709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5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众所周知,实践与真理是哲学认识论领域两个最 基本的范 畴,历来的哲学家们有过大量论述。杨树桢所著的《 实践与真理新论》之所以称为《实践 与真理新论》,实际上是把笔者以往的两篇论文—— 《实践活 动的评价与检验论》、《实践真理论》合起来出版, 以此作为 自己在哲学研究方面的粗浅成果,就教于学界同人。 本书认为,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本身也 存在一 个是否具有合理性的问题,也存在一个被评价和检验 的问题。 只有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和检验,才能确定其合理性 。这种 合理性包括:实践的正确性、成功性、效应性、效率 性和创 造性。实践正确性的评价标准是一个由最高标准、一 般标准 和具体标准所组成的价值标准体系,最高标准是“社 会进 步”,一般标准包括“生产力标准”、“生产关系标 准”、“上 层建筑标准”和“人的全面发展标准”四部分内容, 具体标 准是对各种具体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时所依照的特殊标 准。实 践成功性的评价标准有二:“目的与结果一致”是显 性标准, “实践符合实践本身的客观要求”是隐性标准。实践 效应性 的评价标准是“社会进步”标准,根据与社会进步标 准的符 合程度,实践效应可以分为正效应、负效应和零效应 。实践 效率性的评价标准由三方面组成:实践速度、实践效 果率和 实践效益率。实践创造性的评价标准是“有新的实践 目的、 指导理论、实践方法、实践工具和实践结果”。对实 践活动的 评价,归根到底是一种认识,其正确性仍然需要实践 的检验。 要最终确定实践的合理性,还必须对实践进行检验。 检验实 践的标准仍然是实践。实践检验对它进行指导的认识 ,实践 检验对它所作出的评价以及实践检验实践,这是同一 实践过。 程的三个方面。实践活动评价与检验论是真理论的必 然引申, 是价值论的具体应用,是实践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的确立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书认为,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是为了改 造世界” 的一贯主张和人类实践活动具有正确性、成功性、效 应性、效 率性、创造性等的现实状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研 究的、表 征人类认识运动最终追求目标和最高认识成果的真理 范畴,不 仅是那种以主观符合客观为唯一要求的认知真理,而 且更主要 的是包含价值和效率内容的实践真理。作为实践真理 内容基础 部分的认知真理内容,既继承了传统认知真理的全部 内容,又 不是对它的简单重复,而是赋予它新的内涵。实践真 理的价值 内容,是指实践真理对人类所具有的认识、审美、经 济、社会 方面的意义和效用。实践真理的效率内容,是指在实 践真理的 指导下,人们能以最小的耗费、最少的时间达到实践 目的,获 得价值。价值内容和效率内容的存在,使实践真理增 强了直接 现实性、具体性、全面性和过程性。实践真理作为认 识发展阶 段第二次飞跃即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中间环节,它可 以更具 体、更有效地完成指导实践的任务。实践真理论的提 出,既是 日益丰富、复杂的人类实践活动发展的客观需要,也 是不断发 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论的内在要求。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实践活动评价与检验论提出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第二节 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实践活动评价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西方哲学史上对实践活动的评价 一 古希腊罗马时代 二 中世纪封建时代 三 马克思主义前的资本主义时代 四 现代西方社会 第二节 中国哲学史上对实践活动的评价 一 前封建社会时期 二 封建社会时期 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第三节 对实践活动评价历史考察的结论 一 哲学史上对实践活动的评价始终贯穿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倾向的对立 二 社会历史进步与实践活动的评价之间存在作用和反作用的辩证关系 三 真正科学的实践活动评价论只有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才成为可能 第二章 实践活动的正确性评价 第一节 实践活动正确性的内涵、特点及评价根据 一 实践活动正确性的内涵 二 实践活动正确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三 实践活动正确性的评价根据 第二节 实践活动正确性的评价标准 一 实践活动正确性评价的最高标准 二 实践活动正确性评价的一般标准 三 实践活动正确性评价的具体标准 第三节 实践活动正确性的评价原则 一 唯物主义原则 二 辩证法原则 三 阶级分析原则 第三章 实践活动的成功性评价 第一节 实践活动成功性的评价标准 一 实践活动成功性评价的显性标准 二 实践活动成功性评价的隐性标准 第二节 全面理解实践活动的成功性 一 实践活动正确性和成功性的关系 二 马克思主义成功观与实用主义成功观的区别 三 实践活动成功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第三节 实践活动成功的决定因素 一 实践主体符合实践本身的要求 二 实践客体符合实践本身的要求 三 实践中介系统符合实践本身的要求 四 实践目的符合客观实际 五 实践过程符合客观规律 六 实践结果要素的反馈机制 第四章 实践活动的效应性评价 第一节 正确地理解实践活动的效应性 一 实践活动效应性的内涵及评价标准 二 实践活动正效应、负效应与“主体性效应、反主体性效应”以及“人化、异化”的区别 三 实践活动的效应性评价与其他评价的关系 第二节 实践活动正、负效应的表现及根源 一 实践活动正效应的表现及根源 二 实践活动负效应的表现及根源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实践活动效应观 一 反对两种片面的观点:历史自然进化论和理性悲观主义 二 树立“正、负效应统一”的观念和“负效应可以减少”的观念 三 由传统实践观念转向现代实践观念 第五章 实践活动的效率性评价 第一节 实践活动效率性的根源、内涵及评价 一 实践活动效率性的根源 二 实践活动效率性的内涵 三 实践活动效率性评价的意义 第二节 提高实践活动效率性的途径 一 增强主体的效率意识 二 评估客体的效率价值 三 提高中介系统的效率性 四 改善环境系统 五 强化制约要素系统的整体控制 第六章 实践活动的创造性评价 第一节 实践活动创造性的本质、特点及评价 一 实践活动创造性的本质 二 实践活动创造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三 实践活动创造性的评价标准 四 实践活动的创造性评价与其他评价的关系 第二节 提高实践活动创造性的途径 一 提高主体的创造力 二 提高实践中介系统的创新水平 第七章 实践活动的检验 第一节 “实践活动的检验”辨析 一 评价和检验 二 “评价实践活动”、“检验实践活动的评价”和“检验实践活动” 三 检验标准和检验标志 第二节 实践是检验实践的标准 一 实践是检验实践的标准的原因 二 实践作为检验实践的标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第三节 实践检验实践的机制 一 实践活动的自我检验机制 二 实践活动的外部检验机制 第八章 实践真理论 第一节 实践真理论的提出 一 实践真理论提出的必要性 二 实践真理论提出的可能性 三 实践真理论提出的现实对应性 第二节 实践真理的内容 一 实践真理的认知真理内容 二 实践真理的价值内容 三 实践真理的效率内容 四 实践真理内容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实践真理论的意义 一 实践真理论的理论意义 二 实践真理论的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