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族旅游生态补偿研究:内涵、路径及法制保障

民族旅游生态补偿研究:内涵、路径及法制保障

  • 字数: 257
  • 出版社: 中国经济
  • 作者: 刘廷兰|责编:张博
  • 商品条码: 97875136672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8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借鉴了生态补偿及旅游生态补偿的最新研究成果 ,拓展了旅游生态补偿的研究范畴,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 回答了生态补偿能否适用于民族旅游以及如何构建民族旅 游生态补偿的法制保障体系问题。 一、提出民族旅游生态补偿具有正当性这一论断并加 以系统的论证,突破了已有研究囿于自然生态补偿的局限 ; 二、剖析了民族旅游生态补偿的内涵,进一步加深了 对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民族旅游生态补偿关系的认识; 三、论证了文化生态补偿在民族旅游生态补偿法制保 障建设中的重要价值,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民族旅游生 态补偿法制建设提供了指导原则; 四、提出坚持“文化生态保护优先”原则和加快建立 健全民族旅游生态补偿法制体系的建议,建议制定《民族 旅游生态补偿条例》,比照流域生态补偿构建民族旅游走 廊生态补偿法律制度; 五、分析民族旅游生态补偿地方法制与学术研究现状 ,探索其发展趋势,指明民族旅游生态补偿法制保障研究 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书对于国内外民族旅游生态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 值和推动作用,也能为我国政府进行生态补偿的相关决策 提供一定的依据。
目录
导论 一、缘起、意义和目的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四、本书的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民族旅游生态补偿的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第一节 民族旅游及相关概念 一、旅游及民族旅游 二、民族文化生态及民族生态文化 三、生态系统及民族生境 第二节 民族旅游生态补偿的基本内涵 一、旅游生态补偿概念的提出 二、对旅游生态补偿的再认识 三、民族旅游生态补偿概念辨析 四、民族旅游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 第三节 民族旅游生态补偿的正当性 一、外部性是民族旅游生态补偿的经济学基础 二、生态正义是民族旅游生态补偿的法哲学基础 三、可持续发展是民族旅游生态补偿的伦理学基础 第二章 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中产生的生态失衡问题及治理状况 第一节 自然生态失衡与文化生态失衡 一、自然生态失衡的含义 二、文化生态失衡的含义 三、自然生态失衡与文化生态失衡的关系 第二节 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中逐步缓解的自然生态失衡问题 一、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中自然生态失衡的表现 二、自然生态失衡的治理已有较为成熟的法律制度 三、民族旅游景区自然生态失衡的治理已初见成效 第三节 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中日益突出的文化生态失衡问题 一、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中文化生态失衡的表现 二、民族文化生态失衡对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的影响 三、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中文化生态失衡治理不到位 第三章 案例分析:民族村寨旅游生态补偿地方法制实践及问题 第一节 贵州省民族旅游生态补偿法制实践现状 一、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生态失衡及法制现状 二、三都水族自治县怎雷村民族文化生态失衡及法制现状 三、贵州省民族旅游生态补偿的立法成果 第二节 贵州省民族旅游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实践中的问题 一、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被限缩为自然生态补偿 二、民族文化生态补偿的法律保护缺失 三、村民参与民族旅游生态补偿权益保护的制度缺乏法律支持 第三节 对贵州省民族旅游生态补偿法制实践现存问题的思考 一、民族旅游生态补偿不能被限缩为自然生态补偿 二、自然生态补偿无法缓解旅游资源租值消散的影响 三、景区经营权权能分离后管理体制不健全使文化生态补偿乏力 第四章 民族旅游生态补偿法制建设亟须文化生态补偿立法 第一节 文化生态补偿立法是民族旅游生态补偿立法保障的时代要求 一、促进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 三、推动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