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药资源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中药资源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字数: 400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 作者: 马云桐
  • 商品条码: 9787513268325
  • 版次: 1
  • 页数: 219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形成及种类、数量、质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之根,中药资源人才的培养是关系到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药资源人才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知识与技能:一是掌握中药资源形成、变化的基本规律等知识;二是能熟练应用中药资源调查、评估等基本技能;三是能具备合理配置和管理中药资源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资源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在掌握中药资源的分布规律和调查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经济效益的优化技术,合理中药资源的规划与区划及资源的综合利用等,为人民保健事业和制药工业提供质优量足的中药材原料,培养学生既具有深厚中药资源理论功底,又具有一定实践操作的技能
本教材分为两部分,1-11章为资源导论;12章为资源品种(20个)
作者简介
马云桐,博士,教授,硕、博士研究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用植物园/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主任;四川省、重庆市、河北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四川省植物学会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专业委员会秘书。主要从事中药资源领域相关研究,研究方向为中药资开发与利用、中药品质形成研究机制等方面。主要讲授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经济学、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等课程。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先后承担及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及省级科研课题30余项,主持“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国家药用植物种质保存与利用支撑平台的可持续发展”等项目,主研“基于DNA编码技术的川产黄连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研究及创新药物发现”等项目。围绕黄连、天麻、川贝母等川产道地药材栽培、加工、品质形成等开展系统研究,在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Plant Molecular Biology、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中药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加编写出版专著或教材《四川道地中药材志》、《中药品质理论与实践研究》、《中药品种、品质与药效》、《药用植物栽培学》4部。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拉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药资源与资源科学 一、资源与中药资源的概念 二、自然资源的属性与资源科学 三、中药资源的范畴与中药资源科学 第二节 中药资源学的发展历程 一、中药资源学的定义 二、中药资源学源流 三、中药资源学学科发展 第三节 中药资源学研究的任务与学科体系 一、中药资源学研究目标 二、中药资源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中药资源学学科体系 四、中药资源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第二章 中药资源形成与分布 第一节 中药资源形成的生态基础 一、中药资源形成的生态机制 二、中药资源成药过程的环境互作机制 第二节 中药资源形成与分布的自然环境条件 一、地理气候对中药资源的影响 二、土壤条件对中药资源的影响 三、生物因素对中药资源的影响 第三节 中药资源形成与分布的社会环境条件 一、经济社会环境因素对中药资源的影响 二、经济社会因素对中药资源配置的作用 第四节 中药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布规律 一、中药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布原理 二、中药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布特征 第三章 中药资源构成与变化特征 第一节 中药资源的构成 一、中药资源自然属性的构成与种类 二、中药资源社会属性的构成与种类 三、中药资源生产属性的构成与种类 四、中药资源品质属性的构成与种类 第二节 中药资源的时空变化 一、影响中药资源变化的自然因素 二、人类需求与中药资源的变化 三、社会发展与中药资源的演进 四、中药资源的储量及变化特征 第三节 道地药材资源的变迁与发展 一、道地药材资源形成的条件 二、道地药材资源的属性特征 三、道地药材的变迁 四、道地药材资源的发展 第四章 中药资源调查 第一节 中药资源调查的目的与任务 一、中药资源调查的目的 二、中药资源调查的任务 三、中药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二节 中药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经济因素调查 二、中药资源的分布、种类及种质资源调查 三、中药资源储量与动态变化的调查 四、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 中药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 一、组织与准备工作 二、野外工作 三、内业工作 四、过程监管及工作总结 第四节 中药资源调查的新技术 一、3S技术 二、互联网与大数据运算技术 三、其他现代科学技术 四、资源制图技术 第五章 中药资源评价 第一节 中药资源评价目的与原则 一、中药资源评价目的 二、中药资源评价原则 第二节 中药资源评价类型与方法 一、中药资源评价类型 二、中药资源评价方法 第三节 中药资源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 一、中药资源的数量与品质评价 二、中药资源的生态效益评价 三、中药资源的经济效益评价 四、中药资源的社会效益评价 五、中药资源风险预评价 第六章 中药资源的规划与区划 第一节 中药资源规划概述与理论基础 一、中药资源规划的概念 二、中药资源规划的目的与意义 三、中药资源规划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中药资源规划的编制 一、编制的依据与原则 二、中药资源规划的任务与内容 三、中药资源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 第三节 规划方案的实施及评价 一、规划方案的实施 二、规划方案的评价 第四节 中药资源区划 一、中药资源区划概述 二、中药资源区划的理论基础 三、中药资源区划的方法与技术 四、中药资源区划系统 第七章 中药资源产业化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 一、开发利用对中药资源储量的影响 二、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三、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 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二、中药资源开发的产品类型 第三节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技术 一、合成生物学 二、多组学技术 第四节 中药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一、中药资源的产业化内涵 二、中药资源的产业化特征 三、中药资源产业链的延伸 第八章 中药资源的人工培育与新资源 第一节 中药资源的人工培育与新资源概述 一、中药资源人工培育的概念及范围 二、中药资源人工培育现状 第二节 中药资源人工培育理论 一、药用植物资源人工培育的理论 二、药用动物资源人工培育的理论 第三节 中药资源的人工培育技术 一、中药资源的良种选育技术 二、中药资源的离体培育技术 三、中药资源的引种驯化技术 四、中药产地适宜性技术 第四节 中药新资源 一、中药新资源的类型 二、新资源产生的途径 三、生物技术在新资源生产中的应用 第九章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