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第2版题库版计算机系列教材)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第2版题库版计算机系列教材)

  • 字数: 797
  • 出版社: 清华大学
  • 作者: 编者:侯爱民//欧阳骥//胡传福|责编:白立军
  • 商品条码: 9787302588948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501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8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系统介绍面向对 象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和 语言的基础上,全面介绍 UML(统一建模语言)的发展 历史、UML的构成、UML中 的视图、模型元素、图以及 公共机制等基本知识,并重 点介绍UML的各种图模型的 建模技术、方法与应用。此 外,还详细介绍了软件设计 模式、Rational统一过程、 数据建模的相关知识与应用 。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解 释或说明有关的概念、方法 和技巧,以便于读者理解, 帮助他们学以致用,达到立 竿见影的效果。 全书共分4篇:第1篇( 第1、2章)为概述篇,概述 面向对象技术和UML,包括 面向对象技术的一些经典方 法和UML的构成,最后以一 个具体应用项目的UML建模 结束第1篇的内容介绍;第2 篇(第3~9章)为建模篇, 重点介绍UML在软件系统分 析与设计各阶段的建模和体 系结构建模,并介绍从UML 对象模型到关系数据库的数 据模型的映射等实现细节, 全篇以一个实际项目贯穿始 终;第3篇(第10、11章) 为架构篇,重点介绍软件设 计模式和Rational统一过程 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第4篇(第12章)为应用篇 ,基于UML的软件建模实例 ,介绍UML在Web应用系统 建模方面的应用。全书提供 了大量应用实例,每章后均 附有习题。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 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高年 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 也可供对UML比较熟悉并且 对软件建模有所了解的开发 人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研 究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侯爱民,男,汉,江西南昌人,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副教授,1989年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13年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教学方面主要从事软件系统开发方向的教学,基于.NET或JAVA EE技术。发表教学教改论文7篇,其中包括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改革UML课程\\XML课程的教学。刊物包括《教育探索》、《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学研究》。科研方面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发表科技论文21篇,SCI检索1篇,EI检索8篇。刊物包括《Artificial Intelligence》、《Journal of Computers》、《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Lecture Notes in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Lecture Not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在事业单位和软件公司从事软件系统开发13年,主要产品中小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遍及广东省和全国8000所学校。
目录
第1篇 概述篇 第1章 面向对象技术概述 1.1 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 1.2 面向对象方法的由来 1.3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1.4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 1.5 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缺点 1.6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1.6.1 Simula和Smalltalk语言 1.6.2 C扩展语言 1.6.3 Eiffel语言 1.6.4 Java语言 1.6.5 其他面向对象语言 1.7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1.8 典型的面向对象方法 1.8.1 Coad & Yourdon方法 1.8.2 Rumbaugh方法 1.8.3 Booch方法 1.8.4 Jacobson方法 1.8.5 RDD方法 1.9 本章小结 1.10 习题 第2章 统一建模语言UML概述 2.1 UML概述 2.1.1 为什么要建模 2.1.2 什么是UML 2.1.3 UML的发展历史 2.1.4 UML的特点 2.2 UML的构成 2.2.1 UML的概念模型 2.2.2 UML中的视图 2.2.3 UML 1.5版的规范 2.3 UML 2.0简介 2.3.1 底层结构 2.3.2 上层结构 2.3.3 活动图 2.3.4 结构化类元 2.3.5 组合 2.3.6 异常 2.3.7 交互概观图 2.3.8 用例图 2.3.9 UML一致性 2.3.10 小结 2.4 一个UML的例子 2.4.1 需求分析 2.4.2 用例图 2.4.3 活动图 2.4.4 顺序图 2.4.5 协作图 2.4.6 类图 2.4.7 状态图 2.4.8 组件图 2.4.9 部署图 2.5 本章小结 2.6 习题 第2篇 建模篇 第3章 用例图 3.1 参与者 3.1.1 参与者的概念 3.1.2 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3.1.3 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 3.2 用例 3.2.1 用例的概念 3.2.2 用例的特征 3.2.3 用例之间的关系 3.2.4 用例之间的泛化、包含、扩展关系的比较 3.2.5 用例的实现 3.3 用例描述 3.4 用例建模 3.4.1 用例建模的步骤 3.4.2 确定系统的边界 3.4.3 确定参与者 3.4.4 确定用例 3.4.5 区分用例的优先次序 3.4.6 细化每个用例 3.4.7 编写每个用例的用例描述 3.4.8 绘制用例图 3.4.9 编写项目词汇表 3.5 用例建模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3.5.1 用例的设计原则 3.5.2 用例模型的复杂度 3.5.3 用例模型的调整 3.5.4 用例模型的检查 3.5.5 系统的三层结构 3.5.6 用例描述 3.5.7 不同层次的用例模型之间的一致性 3.6 一个用例建模的例子 3.6.1 需求陈述 3.6.2 识别参与者 3.6.3 识别用例 3.6.4 确定系统边界 3.6.5 调整用例图 3.6.6 编写用例描述 3.7 本章小结 3.8 习题 第4章 类图与对象图 4.1 类与对象 4.1.1 类与对象的概念 4.1.2 类的属性 4.1.3 类的操作 4.1.4 类的职责 4.2 类与对象的识别 4.2.1 识别类与对象 4.2.2 识别类的属性 4.2.3 定义类的操作 4.3 类之间的关系 4.3.1 关联关系 4.3.2 聚合关系和组成关系 4.3.3 泛化关系 4.3.4 依赖关系 4.4 类之间关系的识别 4.4.1 识别关联关系 4.4.2 识别聚合关系 4.4.3 识别泛化关系 4.4.4 识别依赖关系 4.5 派生属性和派生关联 4.6 抽象类和接口 4.6.1 抽象类 4.6.2 接口 4.6.3 实现关系 4.7 类版型 4.7.1 实体类 4.7.2 边界类 4.7.3 控制类 4.7.4 用户自定义版型 4.8 类图 4.8.1 类图的抽象层次 4.8.2 构造类图 4.9 对象图 4.9.1 对象的表示 4.9.2 链的表示 4.10 一个结构建模的例子 4.10.1 需求陈述 4.10.2 识别对象 4.10.3 识别属性 4.10.4 识别关系 4.11 本章小结 4.12 习题 第5章 顺序图与协作图 5.1 交互模型概述 5.2 顺序图 5.2.1 对象 5.2.2 生命线 5.2.3 控制焦点 5.2.4 消息 5.2.5 分支 5.2.6 从属流 5.3 顺序图中的消息 5.3.1 调用消息 5.3.2 异步消息 5.3.3 返回消息 5.3.4 阻止消息 5.3.5 超时消息 5.3.6 消息的语法格式 5.3.7 调用消息和异步消息的比较 5.4 建立顺序图概述 5.4.1 建立顺序图 5.4.2 顺序图与用例描述的关系 5.4.3 顺序图与类图的区别 5.5 协作图 5.5.1 对象 5.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