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论中国经济的发展

论中国经济的发展

  • 字数: 280
  • 出版社: 中信
  • 作者: 林毅夫//王勇//赵秋运|责编:郭明骏
  • 商品条码: 97875217369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5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后疫情时代,新形势下如何发展?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应如何变动?各地区可如何借助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发展?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连同学术副院长王勇、研究员赵秋运,以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多方面分析中国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更回归经济学本质,分析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作者简介
林毅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1994 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 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2012 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教授、学术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曾任职于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与世界银行,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增长、宏观发展、中国与印度经济、政治经济学。论文发表于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等国际学术期刊。China and the World Economy (SSCI)副主编,Economic Modelling (SSCI)副主编,China Economic Review,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经济学(季刊)》等期刊特邀编辑。担任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等机构的顾问,新结构经济学研究联盟秘书长。著有《新结构经济学思与辩》《新结构经济学新在何处》《产业政策: 总结、反思与展望》《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知识产权战略: 理论与案例》《新结构经济学研习方法》。荣获2020年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8年首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Franklin最佳教学奖。曾主持承担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财办、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多部政策课题。;.;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内发展合作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曾在Sustainability、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China Economist、《金融研究》等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全国经济学博士后学术论坛一等奖、谭崇台发展经济学奖学金、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二等奖等国内外30余奖项。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博士后面上基金一等资助项目以及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智库项目。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要素收入分配和新结构经济学。
目录
序 言 论中国经济的发展 前 言 中国经济的世界意义与世界表述 第一章 新结构经济学自主理论创新 从“西天取经”走向自主创新:中国经济学科发展方向探索 现代经济学的引进与自主创新 中国经济学理论发展与创新的思考 新结构经济学在新中国的创立及其理论创新 现代经济学的结构革命 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创新 新结构经济学的机遇和责任 引领未来世界经济学理论新思潮? 以“常无”心态研究新结构经济学 第二章? 新结构经济学引领高质量发展 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高质量发展 在历史的大视野中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国方案 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看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调整 GDP 增长目标与中国经济发展 新结构经济学与 GDP 增长目标 浦东开发开放将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关键引领作用 第三章? 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中的产业转型与升级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在贵州及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农业是经济转型、食物安全和营养的关键 战胜命运与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经验 “十四五”时期中国产业升级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从产业发展路径来看“十四五”规划 助力中小微企业,共渡疫情难关 解读《吉林报告》 有为政府与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经验:新结构经济学的解读 第四章? 关于产业政策的讨论 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政策 我们需要继续研究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评“竞争政策还是产业政策” 第五章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产业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 中国的目标不应只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及解决思路 第六章? 中国经济学家世纪的到来 关于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吾道不孤 21 世纪,世界经济学研究中心在中国 21 世纪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 迎接世界级经济学大师在中国辈出时代的到来 中国经济学家一样能够获得诺贝尔奖 后 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经济学家世纪的到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