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美国心脏病学会2020版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美国心脏病学会2020版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 字数: 701
  • 出版社: 科技文献
  • 作者: 编者:吕传柱|责编:胡丹//邓晓旭
  • 商品条码: 978751898630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27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1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由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对202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发布的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全文翻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深入解读、凝炼、总结,形成富有特色、通俗易懂、便于参考实践的中文解读本。
作者简介
吕传柱,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学科带头人。兼任急救与创伤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海岛急救医学创新单元、海南省创伤与灾难救援研究重点实验室、海南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急诊与创伤)、海南省急危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伤医学院士工作站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急诊医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总队长。创办了海南省首家急救中心,并在全国率先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创建了海南省第一家创伤中心;组建了海南医学院急诊创伤学院,该学院是目前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中首家以急救急诊为专业方向的专科学院,并担任专业负责人。“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国家原人事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第四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国之名医(2019年度)急诊医学卓越建树”奖获得者,海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组长。 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2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7项;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4本,主要代表作有《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解读》《急诊医学》《临床医学导论》《急诊与灾难医学》《医学院校教师发展导论》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超过1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12项。任国内外多本相关研究领域杂志主编、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急诊医学、创伤医学、公共卫生、医学救援、灾难医学。 副主编简介 周向东,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海南医师奖获得者。海南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全国委员。主要研究慢阻肺的防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发表论文近400篇。 张华,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海南省拔尖人才、南海名家青年项目人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首批海南省“双百”人才团队的核心成员。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中国优秀红十字志愿者。 颜时姣,博士,流行病学副教授,海南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海南省拔尖人才。兼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委员。从事急危重症相关影响因素、社会因素与健康、心理健康和卫生政策的相关研究,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被SCI收录论文15篇。 曾俊,主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兼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所长,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教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急诊临床工作34年,发表论文80余篇。 黄晓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科主任,电子科大医学院重症医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任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常委等重要学术任职20多项,参与国家及部级重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及面上科研课题5项,发表论文110 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9篇。 周宁,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中心医院副院长,急诊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毒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急诊分会常委、湛江市医学会急诊分会主委。主要研究:急危重症、急性中毒。主持省市科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40多篇,参编专著2本,《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编委。 李琪,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海南省南海名家、拔尖人才、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现任全国青联常委、海南省青联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发表论文30余篇。 田国刚,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现任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海口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学科建设组副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麻醉学教育分会常委,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麻醉学教育委员会理事等。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概要 引言 第一章 2020版AHA指南概述 第一节 成人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概述 第二节 儿童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概述 第三节 新生儿生命支持概述 第四节 复苏教育科学概述 第五节 救治系统概述 第二部分 证据评估和指南制定 第一章 2020版AHA指南的制定过程 第一节 方法和证据审查 第二节 编撰者信息及相关背景 第三部分 成人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 第一章 成人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的介绍 第二章 复苏顺序 第一节 心搏骤停的识别 第二节 启动复苏程序 第三节 开放气道 第四节 高质量CPR的指标 第五节 通气和按压—通气比 第六节 除颤 第七节 心搏骤停的其他电疗法或拟电疗法 第八节 血管通路 第九节 心搏骤停期间的升压药物 第十节 心脏停搏患者的非升压药 第十一节 心肺复苏术的辅助设备 第十二节 终止复苏 第三章 高级技术和复苏设备 第一节 高级气道放置 第二节 可供选择的心肺复苏技术和设备 第三节 体外心肺复苏 第四章 不同情况心律失常的处理 第一节 特发性心律失常 第二节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第三节 规则窄QRS波心动过速 第四节 伴发心室率增快的心房颤动或扑动 第五节 心动过缓 第五章 复苏后救治 第一节 心搏骤停后诊疗 第二节 目标温度管理 第三节 心搏骤停后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第四节 神经预后 第五节 心搏骤停后的恢复和生存 第六章 复苏的特殊情况 第一节 意外体温过低 第二节 过敏反应 第七章 不同情况下心搏骤停的处理 第一节 哮喘所致心搏骤停 第二节 心脏手术后心搏骤停 第三节 溺水 第四节 电解质异常 第五节 阿片类药物过量 第六节 妊娠期心搏骤停 第七节 肺栓塞 第八章 药物引起的心搏骤停 第一节 苯二氮 第二节 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 第三节 可卡因 第四节 局部麻醉药 第五节 钠通道阻滞剂(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 第六节 一氧化碳、地高辛和氰化物 第四部分 儿科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 第一章 儿科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的介绍 第二章 儿科心搏骤停生存链 第一节 主要概念 第二节 儿科生存链 第三章 复苏顺序 第一节 启动心肺复苏术 第二节 开放气道 第三节 心肺复苏术中的高级气道干预 第四章 心肺复苏术中的用药 第一节 心搏骤停期间的药物使用 第二节 根据体重计算复苏药物剂量 第五章 VF/PVT的处理 第一节 能量剂量 第二节 休克与心肺复苏的协调 第三节 除颤器电极板大小、类型和位置 第四节 除颤器的类型 第六章 体外心肺复苏 第一节 复苏质量评估 第二节 使用体外心肺复苏的建议 第七章 心搏骤停后的处理 第一节 心搏骤停后的护理、治疗和监测 第二节 心搏骤停后预测 第八章 心肺复苏后康复 第一节 心搏骤停后康复 第二节 复苏过程中的家庭陪伴 第九章 心搏骤停后治疗 第一节 原因不明心搏骤停的评估 第二节 抢救休克患者 第三节 呼吸衰竭的治疗 第四节 插管 第十章 其他心肺问题的处理 第一节 心动过缓的处理 第二节 快速性心律失常 第三节 心肌炎和心肌病的治疗 第四节 单心室患者复苏 第五节 儿童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建议 第六节 创伤性心搏骤停的处理 第十一章 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及研究展望 第五部分 新生儿生命支持 第一章 新生儿生命支持的介绍 第二章 新生儿生命复苏流程 第三章 新生儿出生前预估 第一节 预估心肺复苏的需要 第二节 脐带管理 第三节 初始操作 第四节 新生儿复苏期间心率评估 第四章 出生后呼吸机支持:PPV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第一节 初始呼吸(何时和如何提供PPV) 第二节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管理 第三节 氧气吸入 第五章 胸外按压 第一节 CPR时机 第二节 按压通气比和技术(新生儿) 第三节 血管内通路 第六章 新生儿复苏治疗 第一节 新生儿复苏中的药物(肾上腺素) 第二节 容量维持 第三节 复苏后治疗 第四节 未予复苏和终止复苏 第七章 人员和系统性能 第一节 培训频率 第二节 简报与汇报 第三节 认知差距 第六部分 复苏教育科学 第一章 复苏教育科学的介绍 第二章 教学设计特色 第一节 刻意练习和精熟学习 第二节 强化培训和分散学习 第三节 非专业施救者培训 第四节 团队合作和领导力培训 第五节 现场教育 第六节 逼真的人体模型 第七节 训练中的心肺复苏反馈装置 第八节 游戏化学习和虚拟现实技术 第九节 高级生命支持课程的课前准备 第十节 非专业救援人员阿片类药物过量应对的培训 第三章 施救者影响层面 第一节 教育差异 第二节 急救医疗服务人员经验与接触非创伤性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次数 第三节 高级生命支持课程(ACLS)的参与 第四节 进行B-CPR的意愿 第四章 认知差距与未来研究 第七部分 救治系统 第一章 院前救治系统 第一节 促进实施CPR的社区倡议 第二节 公共启动除颤 第三节 手机技术提醒旁观者需要心肺复苏的事件 第二章 接线员在院外心搏骤停管理中的角色 第一节 接线员在成人院外心搏骤停中的角色 第二节 通讯者在婴儿和儿童院外心搏骤停中的角色 第三章 预防院内心搏骤停 第一节 预防院内心搏骤停的介绍 第二节 预防成人院内心搏骤停的临床早期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小组 第三节 预防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的院内心搏骤停的临床早期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小组 第四章 实施复苏 第一节 复苏中的认知辅助 第二节 心搏骤停后救治 第三节 器官捐献 第四节 提高复苏性能 第五节 提高系统性能的数据注册表 第五章 认知差距和研究重点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