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静水深流——哲学断想与读书札记(第三版)

静水深流——哲学断想与读书札记(第三版)

  • 字数: 440
  • 出版社: 四川人民
  • 作者: 杨耕|责编:戴黎莎
  • 商品条码: 978722012099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25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1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学者杨耕先生的第一本学术随笔,此为*新修订版。内容包括作者对哲学研究的思考和文化断想、读书的笔记和评论、著作的序言和后记等,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杨耕先生的博学杂识与学术志趣。本书分为四编,第一编是关于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断想;第二编是对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些基本观点的断想;第三编是作者一些著作的序言或后记;第四编是读书札记。
作者简介
杨耕,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哲学)组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先后出版学术著作20部,代表作为《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重建中的反思: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等7项;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等8项。
目录
|第一编| 哲学的位置在哪里 文化的作用是什么 文化、宗教、哲学 社会科学的特殊性 社会科学方法的西方走向 历史哲学:在哲学与历史学的交叉点上 批判历史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 后现代历史哲学对历史客观性的质疑 “形而上学”的终结与哲学的“生存论转向” 马克思视野中的哲学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主题:人类解放何以可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征:实践、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及其特征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双搅船”不断前进的历史 如何学习和把握唯物主义历史观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特征 南斯拉夫的“实践派”与“辩证唯物主义派”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 西方“马克思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马克思学:文献学还是文本学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种路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与实质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 |第二编| 自在世界、人类世界与实践活动 限定中的超越: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认识矛盾及其特殊性:哲学思考的本质 “悖论”与思维本身的矛盾性 否定之否定与否定性的辩证法 一般和个别不等于共性和个性 历史规律的重复性与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 历史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活动的选择性 社会发展中的自然形态与派生形态 “黄色文明论”与地理环境决定论 传统与现代性的冲突:两种异质文明的冲突 人的存在方式与生存本体 人的本质与人的本性 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 人是生命冲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体 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 建构性思维与反思性思维 理论思维、哲学思维与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与否定性思维 价值评价:主体“愿景”的体现 价值观: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展示与期盼 人文关怀的取向与历史尺度的坚守 幸福、正义与制度 重建公平 自由与必然:人类存在与发展的本原性矛盾 时间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第三编| 在“向死而生”中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杨耕作品系列》总序 走进马克思哲学的深处:《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德文版序言 “敢问路在何方”:《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 商务印书馆版序言 以合乎真理的方式谈论真理:《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第一版后记 沉思往事与发现未来:《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第二版后记 渴望思想平静:《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第三版后记 拥抱晨钟与拒绝暮鼓:《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第四版后记 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序言 多少往事烟雨中:《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后记 “此事古难全”:《重建中的反思: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后记 以哲学的方式反映和引导现实:《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序言 唯物主义历史观本身就是一种方法:《马克思的社会研究方法》序言 本体论的确立与认识论的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英文版序言 从历史与逻辑的双重视角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究:历史演变与基本问题》序言 “思入风云变态中”:《多维视野中的马克思杨耕自选集》自序 “理性的激情”与“激情的理性”:《理性与激情》自序 “我就是我”:《哲学遐思与文化断想》自序 “从错误中学习”:《书缘人生——行走在哲学与出版的路途上》(第二版)自序 “我就是我的地狱与天堂”:《杨耕集》自序 “领悟日常事物”:《杨耕自选集》前言 中国学者的“知识产权”:《唯物主义的现代形态——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前言 探寻真理之路:《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导读》序言 |第四编| 书里书外的马克思 艰难中的创新:读《社会学大纲》 曲折中的探索: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探索中的困境: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实践的唯物主义》 阐释中的误释:读《辩证唯物论语历史唯物论》 夕阳中的黄昏:读《哲学导论》 寥廓江天万里霜:读陈先达教授的论著 发时代之先声:读《一位“85后”的马克思主义观》 当代中国伟大变革的宏伟交响:读《大转变时期》 居高声自远:读《思维的建构与反思: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开辟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读《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及其当代意义》 激活马克思辩证法的“思想实验”:读《马克思辩证法的历史语境与当代视域》 历史认识的真实性何以可能:读《历史认识的真实性问题研究》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双重逻辑:读《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演变》 走近工程哲学:读《实践哲学视野中的工程》 理论的深度与思想的容量:《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文库》的出版旨趣 “令人震撼的空间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