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络工程设计教程:系统集成方法 第4版

网络工程设计教程:系统集成方法 第4版

  • 出版社: 机械工业
  • 作者: 陈鸣,李兵,雷磊
  • 商品条码: 9787111694793
  • 版次: 4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6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系统集成方法,系统地阐述IP网络的设计方法以及实施网络工程的过程管理方法。本书以设计“具有几台PC的小型局域网”,到“具有几十台到几百台PC的中型局域网”,到“覆盖一个楼宇的网络”,到“覆盖几个楼宇的网络”,到“覆盖几个园区的企业网”为主线,将网络系统的基本概念、设计和建设网络系统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每章结尾都通过“网络工程案例教学”来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的内容。
目录
前言<br/>第1章 网络工程设计概述 1<br/>1.1 网络工程的基本概念 1<br/>1.2 网络工程的系统集成 1<br/>1.2.1 网络系统集成的特点 2<br/>1.2.2 网络工程的系统集成模型 3<br/>1.3 网络工程的系统集成步骤 4<br/>1.3.1 选择系统集成商或设备供应商 5<br/>1.3.2 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 5<br/>1.3.3 逻辑网络设计 6<br/>1.3.4 物理网络设计 6<br/>1.3.5 网络安全设计 7<br/>1.3.6 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与测试验收 7<br/>1.3.7 网络系统验收 8<br/>1.3.8 用户培训和系统维护 8<br/>1.4 网络系统的层次模型 8<br/>1.5 网络系统集成的文档管理 9<br/>1.5.1 文档的作用和分类 10<br/>1.5.2 文档的质量要求 13<br/>1.5.3 文档的管理和维护 13<br/>1.5.4 文档制作常用工具 14<br/>1.5.5 施工组织设计 17<br/>1.6 网络工程招投标 19<br/>1.6.1 招投标形式 19<br/>1.6.2 招投标流程 20<br/>1.6.3 招投标文件规范 21<br/>1.6.4 投标书的准备 21<br/>1.6.5 投标书的内容 22<br/>1.6.6 述标与答疑 22<br/>1.6.7 商务洽谈与合同签订 23<br/>1.7 网络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3<br/>1.8 案例1—用Project管理网络工程项目 24<br/>1.8.1 用Project管理网络工程项目概述 24<br/>1.8.2 Project的基本概念 29<br/>1.8.3 制定项目的基本步骤 30<br/>1.9 案例2—用Word和Visio设计网络工程文档 31<br/>1.9.1 项目文档制作指导 31<br/>1.9.2 制作项目文档的基本步骤 33<br/>习题 35<br/>第2章 网络工程设计基础 36<br/>2.1 网络的组成 36<br/>2.1.1 若干术语 36<br/>2.1.2 节点和链路 37<br/>2.2 因特网网络结构 38<br/>2.2.1 因特网的层次结构 38<br/>2.2.2 接入网技术 40<br/>2.2.3 以太网上的TCP/IP协议 44<br/>2.3 二层交换机 45<br/>2.3.1 早期的网络设备 45<br/>2.3.2 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45<br/>2.3.3 交换机的广播域和碰撞域 47<br/>2.3.4 链路聚合和弹性链路技术 48<br/>2.3.5 交换机使用的技术 48<br/>2.3.6 虚拟LAN 49<br/>2.4 路由器 53<br/>2.4.1 路由器的结构 53<br/>2.4.2 功能与性能 55<br/>2.4.3 路由器在局域网中的角色 56<br/>2.5 高层交换机 57<br/>2.5.1 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57<br/>2.5.2 四层交换设备 58<br/>2.6 访问服务器 59<br/>2.7 联网物理介质 60<br/>2.7.1 双绞线 60<br/>2.7.2 光纤电缆 62<br/>2.7.3 联网介质的选择 65<br/>2.8 以太网技术 66<br/>2.8.1 以太网原理 66<br/>2.8.2 半双工和全双工以太网 67<br/>2.8.3 快速以太网 67<br/>2.8.4 千兆以太网 67<br/>2.8.5 10千兆以太网 68<br/>2.8.6 城域以太网 69<br/>2.9 服务器 70<br/>2.9.1 服务器技术 70<br/>2.9.2 服务器的分类 72<br/>2.9.3 服务器的性能指标 73<br/>2.9.4 RAID技术 74<br/>2.10 网络工程案例教学 77<br/>2.10.1 制作RJ-45双绞线 78<br/>2.10.2 小型LAN的设计与实现 79<br/>2.10.3 家庭网络设计方案 80<br/>习题 82<br/>第3章 配置以太网交换机 84<br/>3.1 配置交换机 84<br/>3.1.1 认识交换机的外观 84<br/>3.1.2 开始配置交换机 84<br/>3.1.3 交换机配置项目 89<br/>3.1.4 交换机命令行端口 89<br/>3.2 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功能 90<br/>3.2.1 配置交换机名 90<br/>3.2.2 配置管理IP地址 91<br/>3.2.3 配置Telnet登录用户及口令 91<br/>3.2.4 保存和查看配置信息 92<br/>3.2.5 配置交换机支持SNMP管理 93<br/>3.3 配置交换机的其他功能 93<br/>3.3.1 配置二层交换机的VLAN功能 93<br/>3.3.2 配置MAC地址绑定功能 98<br/>3.3.3 配置广播抑制功能 99<br/>3.3.4 配置交换机的生成树功能 100<br/>3.3.5 配置交换机端口聚合功能 104<br/>3.4 配置三层交换机 107<br/>3.5 交换机间的连接 109<br/>3.5.1 交换机级联 109<br/>3.5.2 交换机堆叠 110<br/>3.6 网络工程案例教学 114<br/>3.6.1 使用华为网络模拟器eNSP 114<br/>3.6.2 配置交换机生成树 119<br/>3.6.3 跨交换机划分虚拟局域网 120<br/>习题 122<br/>第4章 网络需求分析 124<br/>4.1 分析网络应用目标 124<br/>4.1.1 确定网络工程需求的步骤 124<br/>4.1.2 明确网络设计目标 125<br/>4.1.3 明确网络设计项目的范围 125<br/>4.1.4 明确用户的网络应用 125<br/>4.2 分析网络设计约束 127<br/>4.2.1 政策约束 127<br/>4.2.2 预算约束 127<br/>4.2.3 时间约束 127<br/>4.2.4 应用目标检查表 127<br/>4.3 网络分析的技术指标 128<br/>4.3.1 时延 128<br/>4.3.2 吞吐量 129<br/>4.3.3 丢包率 131<br/>4.3.4 时延抖动 132<br/>4.3.5 路由 132<br/>4.3.6 带宽 133<br/>4.3.7 响应时间 134<br/>4.3.8 利用率 135<br/>4.3.9 效率 135<br/>4.3.10 可用性 135<br/>4.3.11 可扩展性 137<br/>4.3.12 安全性 138<br/>4.3.13 可管理性 138<br/>4.3.14 适应性 139<br/>4.3.15 可购买性 139<br/>4.3.16 技术目标检查表 140<br/>4.4 因特网流量的特点 140<br/>4.4.1 因特网流量一直在变化 141<br/>4.4.2 聚合的网络流量是多分形 141<br/>4.4.3 网络流量表现出局部性质 141<br/>4.4.4 分组流量是非均匀分布的 141<br/>4.4.5 分组长度是双峰分布的 141<br/>4.4.6 分组到达过程是突发性的 142<br/>4.4.7 会话到达过程是泊松分布 142<br/>4.4.8 多数TCP会话是简短的 142<br/>4.4.9 通信流是双向的但通常是不对称的 142<br/>4.4.10 因特网流量的主体是TCP 142<br/>4.5 分析网络流量 143<br/>4.5.1 确定流量边界 143<br/>4.5.2 分析网络通信流量的特征 145<br/>4.6 网络工程案例教学 149<br/>4.6.1 网络实验室局域网的设计 149<br/>4.6.2 办公环境局域网的设计 151<br/>4.6.3 用Visio绘制网络拓扑图 152<br/>习题 155<br/>第5章 网络系统的环境平台设计 157<br/>5.1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基本概念 157<br/>5.1.1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特点 157<br/>5.1.2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应用场合 158<br/>5.2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 158<br/>5.2.1 工作区(终端)子系统 158<br/>5.2.2 水平布线子系统 59<br/>5.2.3 垂直干线子系统 159<br/>5.2.4 管理子系统 160<br/>5.2.5 设备间子系统 160<br/>5.2.6 建筑群子系统 160<br/>5.3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设备和部件 161<br/>5.3.1 承载、连接与配线设施 161<br/>5.3.2 布线工具 166<br/>5.4 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168<br/>5.4.1 工程设计的内容 168<br/>5.4.2 结构化布线系统标准 168<br/>5.4.3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测试 171<br/>5.5 网络机房设计 172<br/>5.5.1 计算机网络机房的总体设计 172<br/>5.5.2 机房的环境设计 175<br/>5.5.3 机房空调容量的设计 176<br/>5.6 网络机房电源的设计 176<br/>5.6.1 配电系统设计 176<br/>5.6.2 机房供电设计 180<br/>5.6.3 电源系统接地设计 181<br/>5.7 数据中心设计 183<br/>5.8 网络工程案例教学 186<br/>5.8.1 机房电源容量估算 186<br/>5.8.2 教学楼结构化布线系统 187<br/>习题 189<br/>第6章 配置路由器 190<br/>6.1 熟悉并初步配置路由器 190<br/>6.1.1 认识路由器设备 190<br/>6.1.2 开始配置路由器 191<br/>6.1.3 路由器常用命令 193<br/>6.2 配置路由器的选路功能 195<br/>6.2.1 配置端口地址 195<br/>6.2.2 配置RIP协议 196<br/>6.2.3 配置OSPF协议 199<br/>6.2.4 配置静态路由 202<br/>6.3 配置广域网接口 204<br/>6.3.1 配置HDLC协议 204<br/>6.3.2 配置PPP协议 205<br/>6.4 配置软路由器的方法 206<br/>6.5 网络工程案例教学 211<br/>6.5.1 配置简单互联网络的静态路由 211<br/>6.5.2 综合配置一个大型企业网 215<br/>习题 224<br/>第7章 企业网设计 226<br/>7.1 网络结构设计 226<br/>7.1.1 网络结构设计的需求 226<br/>7.1.2 平面结构 227<br/>7.1.3 按三层层次模型设计网络结构 229<br/>7.1.4 网络结构的冗余设计 231<br/>7.1.5 企业网结构设计 233<br/>7.2 IP地址规划 234<br/>7.2.1 网络寻址的基本概念 234<br/>7.2.2 网络层地址分配原则 242<br/>7.2.3 名字空间设计 245<br/>7.3 选择路由选择协议 248<br/>7.3.1 路由器的路由选择功能 248<br/>7.3.2 路由选择协议的分类 249<br/>7.3.3 因特网中的路由选择协议 249<br/>7.3.4 选择一个路由选择协议 252<br/>7.4 选择网络管理协议和系统 253<br/>7.4.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253<br/>7.4.2 选择一种SNMP网络管理平台 256<br/>7.5 企业网的广域网设计 256<br/>7.5.1 冗余广域网链路 256<br/>7.5.2 多因特网连接 256<br/>7.5.3 通过广域网互联 258<br/>7.6 网络工程案例教学 261<br/>7.6.1 规划一个校园网的IP地址 261<br/>7.6.2 设计一个大型校园网 263<br/>习题 265<br/>第8章 WiFi无线接入设计 267<br/>8.1 WiFi无线局域网 267<br/>8.1.1 WiFi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架构 267<br/>8.1.2 WiFi网络的基本元素 268<br/>8.1.3 WiFi的常见设备 269<br/>8.2 家庭网设计 271<br/>8.2.1 使用无线路由器上网 271<br/>8.2.2 使用无线上网卡 274<br/>8.2.3 使用随身WiFi上网 275<br/>8.2.4 WiFi热点配置 275<br/>8.3 中等规模WLAN的设计 275<br/>8.3.1 旁挂式组网与直连式组网 276<br/>8.3.2 隧道转发数据与直接转发数据 276<br/>8.3.3 基本业务开通配置流程 277<br/>8.4 网络工程案例教学 286<br/>习题 292<br/>第9章 网络安全设计 294<br/>9.1 网络安全设计的步骤 294<br/>9.1.1 信息安全性的三个方面 295<br/>9.1.2 网络风险分析和管理 296<br/>9.1.3 分析安全方案的代价 297<br/>9.1.4 开发安全方案 298<br/>9.1.5 开发安全策略 298<br/>9.1.6 开发安全过程 299<br/>9.2 选择网络安全机制 299<br/>9.2.1 机密性与密码学 299<br/>9.2.2 鉴别 301<br/>9.2.3 报文完整性 301<br/>9.2.4 密钥分发中心和证书认证机构 302<br/>9.2.5 访问控制 302<br/>9.2.6 审计 303<br/>9.2.7 恶意软件防护 303<br/>9.2.8 防火墙 305<br/>9.2.9 入侵检测系统 307<br/>9.2.10 虚拟专用网 308<br/>9.2.11 物理安全性 308<br/>9.3 选择数据备份和容错技术 309<br/>9.3.1 数据备份 309<br/>9.3.2 廉价冗余磁盘阵列技术 310<br/>9.3.3 存储区域网络 310<br/>9.3.4 因特网数据中心 311<br/>9.3.5 服务器容错 311<br/>9.3.6 异地容灾和异地远程恢复 312<br/>9.3.7 容错电源 313<br/>9.4 设计网络安全方案 314<br/>9.4.1 因特网连接安全性 314<br/>9.4.2 拨号安全性 317<br/>9.4.3 网络服务安全性 318<br/>9.4.4 网络端系统的安全性 318<br/>9.4.5 网络之间的物理隔离 319<br/>9.4.6 利用VPN提高网络安全性 320<br/>9.5 网络工程案例教学 321<br/>9.5.1 设计一个高可用的网络 322<br/>9.5.2 配置防火墙 323<br/>9.5.3 PC的网络安全防护 326<br/>习题 329<br/>第10章 测试验收与维护管理 331<br/>10.1 网络工程的测试 331<br/>10.1.1 测试网络系统 332<br/>10.1.2 建立和测试原型网络系统 332<br/>10.1.3 网络测试工具 333<br/>10.2 网络工程的验收 335<br/>10.2.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335<br/>10.2.2 网络工程验收过程 336<br/>10.2.3 验收文档 339<br/>10.3 网络维护和管理 340<br/>10.3.1 网络维护 340<br/>10.3.2 网络管理 341<br/>10.4 网络工程案例教学 345<br/>10.4.1 用“IP网络性能监测系统”测试网络性能 345<br/>10.4.2 基于虚拟网络平台的性能测试方法 350<br/>习题 352<br/>参考文献 35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