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双重时间体系:一个滇缅边境社会的历史与人类学研究

双重时间体系:一个滇缅边境社会的历史与人类学研究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杨清媚
  • 商品条码: 978710020404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0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基于西双版纳田野的一项历史人类学研究。“双重时间体系”指的是该地区社会由于历史上长期受缅甸和中原文化的双重影响,形成了一种二者并接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表现为双重仪式周期交叠而成的社会节奏。从明代以来中华帝国对边疆地带的多重封建是“双重时间体系”形成的主要原因。该书回应了基于民族主义和认同政治对中国边疆民族问题的指摘。诸如版纳这类社会是多重文明关系的结果,这种情况在中国边疆广泛存在。中国历来的边疆治理都充分宽容文化混杂的特点,其制度核心精神恰恰是为边疆提供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空间。
作者简介
杨清媚,广西贵港市人,人类学博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主要为人类学史、社会理论、经济人类学。著有《最后的绅士:以费孝通为个案的人类学史研究》,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以社会为界:模糊的边疆 第一节 从西南看中国何以可能:郝瑞的西南研究范式及其反思 第二节 重塑“国家”:基于历史和精神的“文明化工程”论之启发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资料储备 第二章 历史中的结构:西双版纳土司制度与地方心态的双重性 第一节 “天朝为父,缅朝为母”:西双版纳双重封建 第二节 双重封建如何可能:西双版纳社会的政治—宗教结构 第三节 制度与心态的双重性 第三章 重建中的宗教与社会体系:清雍正时期“改土归流”以来的变化 第一节 政教并举:“改土归流”之后西双版纳知识格局的变化 第二节 曲折与重建:教会与社会互动的过程 第三节 交错式的社会结构:封建制度与佛寺体系的绞合 第四节 从教会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双重封建”的实践 第四章 “双重时间体系”:一个西双版纳社会的具体个案 第一节 田野背景 第二节 时间的钟摆(I):佛与巫交错的仪式周期 第三节 时间的钟摆(II):社会生产周期的调控 第五章 近现代历史变迁的挑战:双重性如何适应现代性 第一节 民国时期现代化观念的输入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土地制度改革引起的社会变革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宗教重建与社会发展 第六章 结论:多重宗教体系影响下的边疆社会 第一节 对国家学的反思:保持“社会”的独立性 第二节 等级结构与“社会”的再发现 第三节 知识分子作为不同社会相互理解的“中间人” 附录1 勐混镇宗教活动场所分布统计表(节选) 附录2 勐混镇宗教教职人员登记表 附录3 云南省佛教教职人员登记基础数据表 附录4 合同协议书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