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礼学思想发展史研究--从中古到近世/历史考古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

中国礼学思想发展史研究--从中古到近世/历史考古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

  • 字数: 720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王启发|责编:林玲
  • 商品条码: 97875203914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92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2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礼学,既是一个对象, 也是一个视角;既是一个范 围,也是一个领域礼学在历 史的发展过程中,在礼学家 的著述中,呈现出一种解说 与论证的多样化学术形式和 学术诉求。其与各种思想表 达的连接,也有不同的呈现 这是在本书所作的个案考察 和论述中所能够看到的。本 书选取了魏晋南北朝以降至 于宋明一些重要的礼学人物 ,以八章的规模,或集中或 分别地加以考察和论述。首 先是王肃、熊安生和皇侃的 《礼记》学,以及唐代孔颖 达对他们学说的引述和评议 ,包括后世学者的评价等等 方面的研究,即成为第一章 的内容。而后将时代跨越到 宋代,即李觏、王安石、程 颢、程颐、朱熹的礼学思想 ,分别成为第二章至五章的 论述内容,其中,礼学所承 载的政治理想、变法实践, 以及形而上的理论建构,还 有礼学文本体系的重构及对 家族之礼的重视,可以说是 两宋礼学代表人物的学术与 思想之博大精深的体现。吴 澄、方孝孺、黄道周,是元 明时期礼学著述和思想表达 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篇章著 述与学术思想的表述形式各 不相同,本书最后三章选取 其特点鲜明的礼学篇章进行 考察分析,以呈现其不同样 式的礼学思想风貌。
目录
研究缘起 绪论 从中古到近世——礼学及思想的多样化展开和意义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到唐的礼记学 第一节 王肃的《礼记》学及其后世影响 一 王肃《礼记》学的资料及传承 二 王肃《礼记》学涉及的几个礼学问题 三 王肃《礼记》学的后世影响 第二节 北朝熊安生的《礼记》学及其经学史意义 一 熊安生和他的《礼记义疏》 二 熊氏《礼记义疏》的基本内容及其与郑玄学的异同关系辨析 三 从唐代孔颖达的评议看熊氏《礼记义疏》的学术价值 第三节 南朝皇侃的《礼记》学及其经学史价值 一 皇侃和他的《礼记义疏》 二 皇侃《礼记义疏》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 三 从唐代孔颖达评议及后世影响看皇侃《礼记》学的经学史价值 第二章 李觏的礼学及相关思想 第一节 李觏的学术生涯及其《礼论》的思想内容 一 李觏的学术生涯及其对礼学的关注 二 李觏《礼论》的思想内容和理论特点 第二节 李觏《周礼致太平论·内治篇》的思想价值——从宫廷后妃伦理到民间家庭伦理及昏礼的意义 一 后妃伦理与宫廷内治 二 后妃礼仪及昏礼的意义 第三节 李觏《周礼致太平论·国用篇》的思想价值——从国家的财用积累到赋税征收与国计民生 一 理财之本:量入以为出,节用而爱人 二 材贡之基:生业分工,土地分配,农本机制 三 财用收支:尚俭为礼,税赋中正,控制买卖与市场 四 国家救济:百姓的生存保障,力役之使、财赋之征当有所免除 第三章 王安石《周官新义》的礼学特色及其历史影响 第一节 王安石新经学确立的各种背景及《周官新义》的撰作 一 王安石新经学确立的各种背景 二 《周官新义》的撰作 第二节 《周官新义》的解经方式及其特点 一 解说经文,有根有据,平实易懂 二 析字解词,辨说其理,以求本义 三 称引郑玄,或有引申辨析,或直书其误 四 以当时的制度、律令、礼俗等相比拟来解说《周礼》 五 称述孔孟言行来解说《周礼》文字以见对孔孟的推崇 六 称述先王,发挥经义,展示理想政治理念 第三节 王安石的先王意识及其对先王政治理念的阐发 一 作为历史普遍意识的先王观念 二 王安石的先王观念及其内涵 三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先王政治的论说 第四节 王安石变法与《周礼》的关系辨析 一 王安石对以《周礼》为依据而用于具体变法的基本见解 二 新法反对者对王安石借用《周官》理财之法的批评和指摘 三 一些思想家、经注学家对王安石依据《周礼》实施变法的质疑和批评 第五节 《周官新义》在经学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 宋哲宗时期有关《三经新义》官学地位的争论 二 北宋末至南宋高宗时期时人对《三经新义》的非议和指摘 三 南宋及元明清学者对《三经新义》的不同评价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