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追谥杜甫与元明时代政治文化研究

追谥杜甫与元明时代政治文化研究

  • 字数: 332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翟墨|责编:安芳
  • 商品条码: 978752039059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3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元史·顺帝本纪》中有“ 谥唐杜甫为文贞”的记载, 但这一杜甫重要的“身后事” ,却在明代诗坛“崇杜”风潮 盛行之下,长期不为人关注 ,直至晚明方重新被发现; 且晚明士人论及此事,态度 又迥异于元代儒臣,其间关 节极耐深思。本书以元代“ 谥杜”切入,首先针对事件 始末作了考订,进而立足多 民族文化背景,通过梳理元 、明两朝对杜甫谥号的利用 、阐释与认同等问题,系统 展现“谥杜”记忆的起伏及流 变。在具体的研究中,既要 回应在不同民族轮番执掌中 央政权的元明时段,作为汉 文学典范而被共同宗奉的杜 甫,对该时期价值建构、文 化认同、族群融合的意义, 也要探究多民族文化持续的 冲突、互动与交融,对该时 期文学史面貌的形塑作用。
作者简介
翟墨,1990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硕土、博士。本科阶段公派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访学;博士阶段通过CSC项目公派至日本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进行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现任教于上海理工大学文化素质教研部,从事人文通识课程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中国文学思想史。已在《中华文史论丛》<读书》《社会科学战线》《杜甫研究学刊》<?东北史地》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1项。主持校级领航课程、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多项。2020年,荣获第四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被授予“上海市教学能手”称号。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元代追谥杜甫的过程 第一节 杜甫之谥“文贞” 第二节 为杜甫请谥的也速答儿 小结 元代围绕杜甫的请谥与追谥 第二章 儒以致治:请谥、追谥的时代背景与政治意涵 第一节 “谥杜”前夜的伯颜反儒政策 第二节 尊儒共识之下的杜甫得谥 第三节 至正更化以来“谥杜”记述的涌现 第四节 “少陵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 小结 从“潜流”到“显流” 第三章 反客为主:请谥人也速答儿与元代四川文化之重建 第一节 蒙宋战争对四川的重创及流寓蜀士的文化乡愁 第二节 也速答儿的乡土认同及其文化身份在四川的确立 第三节 请谥杜甫、兴建书院与“乡以国显”的兴蜀策略 第四节 “再造乡贤”背景下的杜甫与四川 小结 地以人名 第四章 诗可以群:杜甫得谥与元代士林风貌 第一节 蒙古士人请谥对象的选择与元代诗坛宗尚 第二节 元廷文臣对于“文贞”谥号的拟定 第三节 诗人得谥与汉族文士的群体诉求 第四节 杜甫与元代士林政治理想的投射 小结 文学的权力 第五章 由元入明:走向失落的“谥杜”记忆 第一节 遗忘与空白 第二节 重拾及反转 第三节 新问题的提出 第六章 于凡名称不可不慎:洪武时期对元代“谥杜”记忆的清整 第一节 明修《元史》中“谥杜”治教背景的缺失 第二节 元廷北徙与蒙古政权对“杜甫”的再发现 小结 制造“胡元”与明初“谥杜”记忆的消解 第七章 遮蔽、沉默与批判:明代士人阶层对“谥杜”记忆的回应 第一节 方孝孺《成都杜先生草堂碑》对杜甫得谥的遮蔽 第二节 李东阳的沉默与“谥杜”在成、弘诗坛的缺席 第三节 王世贞及万历以降的“谥杜”批判 小结 走向割裂的“谥杜”记忆 第八章 空白而非真空:明代方志对“谥杜”记忆的重构 第一节 必也正名:明蒙文化竞争与明廷的正统焦虑 第二节 景泰《寰宇通志》对也速答儿的汉族化改写 第三节 万历四十七年《四川总志》对也速答儿故事的进一步删削 小结 族群意识对“谥杜”记忆的改塑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