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上海近现代剧场调查研究(1843-1949)

上海近现代剧场调查研究(1843-1949)

  • 字数: 615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作者: 贤骥清著
  • 商品条码: 978757320073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834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上海近现代剧场调查研究(1843-1949)》通过大量报刊资料和文献记载,梳理了从清末到民国上海戏曲、话剧、影戏兼营等多种类型的大中小型剧场的发展演变历史。上海的城市发展,晚清阶段可分为开埠、都市雏形、都市转型期几个时期,民国时期则可分为前、中、后。特别是四年“孤岛”时期和四年全面沦陷时期、三年解放战争时期,剧院、影院畸形繁荣、爆炸式发展。在电影方面,外国电影引进速度很快,国产片在一二三轮影院轮番上映。影院有光明、平安、沪东、蓬莱、西海、长城、国泰、美琪等等。在戏剧方面,作者分类论述了昆剧、京剧、粤剧、越剧、沪剧、淮剧、滑稽戏剧场的发展。以及从文明戏到话剧的剧场发展。
作者简介
贤骥清 山东胶州人,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副教授,中国舞美学会《舞台美术家》副主编,文学博士,舞台美术灯光设计师。出版编著《民国时期上海舞台研究》、《新世纪中国舞台美术理论研究》,发表论文《上海近现代剧场圈考略(1843-1949)》、《民国前期上海布景师的缘起和帮派系》、《近代戏曲灯光照明摭论》多篇,获上海戏剧学院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第七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三等奖、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奖励或称号,灯光设计作品有舞剧《橘子红了》、京剧《培尔金特》、诗剧《军魂》、音乐剧《不羁青春》《瞬间不是永远》、话剧《特洛马克》《蒋公的面子》等。
目录
序 绪论:上海剧场研究之背景、现状和缘起 第一节 研究背景:民国热、剧场学与上海学 一、“近代上海”与“民国时期” 二、戏剧学与剧场学 三、上海学与上海剧场研究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史料搜集与条件分析 一、研究现状及史料搜集 二、研究条件及资料分析 第三节 研究缘起:上海演剧场所溯源 一、古代上海的演剧场所 二、开埠初期的演剧场所(1843―1853) 三、都市雏形期的演剧场所(1853―1890) 四、都市转型期的演剧场所(1890―1911) 第一章 传统:戏曲类型之演出场所 第一节 昆剧场 一、近代上海的昆曲戏园和戏台 二、民国时期的昆曲戏园和戏台 三、昆曲戏园的舞台式样 第二节 京剧场 一、近代上海的京班戏园 二、民国时期的京剧舞台戏院 三、京剧场的舞台式样 第三节 粤剧场 一、近代上海的粤剧戏园 二、民国时期的粤剧舞台和戏院 三、粤剧场的舞台式样 第四节 越剧场 一、民国时期的越剧舞台和戏院 二、越剧场的舞台式样 第五节 淮剧场 一、早期淮剧场及其舞台式样 二、民国时期淮剧场及其舞台式样 第六节 其他戏曲类演剧场所 一、扬剧场 二、锡剧场 三、甬剧场 四、绍剧场 五、沪剧场 六、滑稽戏场 第二章 西化:话剧类型之演出场所 第一节 近代上海之话剧场 一、近代上海的话剧场 二、近代上海话剧场的舞台式样 第二节 民国前期之话剧场 一、民国前期的驻演性话剧场 二、民国前期的临时性话剧场 三、民国前期话剧场的衍变轨迹 第三节 民国中期之话剧场 一、民国中期的驻演性话剧场 二、民国中期的临时性话剧场 三、民国中期话剧场的类型及其衍变轨迹 第四节 民国后期之话剧场 一、民国后期的驻演性话剧场 二、民国后期的临时性话剧场 三、民国后期的话剧场类型及其衍变轨迹 第三章 融生:影戏两用类型之演映场所 第一节 清中后期之影戏场 一、都市转型前期的影戏场(1890―1900) 二、都市转型后期的影戏园(1900―1910) 第二节 民国前期之影戏园 一、民国初年的影戏园(1911―1919) 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影戏院(1920―1927) 第三节 民国中期之影戏院 一、“黄金十年”前期的影戏院(1928—1932) 二、“黄金十年”后期的影戏院(1932—1937) 第四节 民国后期之影戏院 一、孤岛时期的影戏院(1938—1941) 二、沦陷时期的影戏院(1942—1945) 三、国共内战时期的影戏院(1945—1949) 馀论:上海近现代剧场调查研究综述 一、三大剧场类型 二、其他类型观演场 三、调查综述 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 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