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舟山群岛人居环境——聚落与建筑考察研究

舟山群岛人居环境——聚落与建筑考察研究

  • 字数: 262
  • 出版社: 东南大学
  • 作者: 张焕|责编:宋华莉
  • 商品条码: 97875641966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7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聚落是海岛人居环境的 承载核心,舟山群岛在大规 模的建设中面临不均衡的发 展现状——发展快速的地区 面貌更新很快,发展落后的 地区渐渐被荒废遗忘。在这 个过程中,植根于海洋地区 自然与文化环境的海岛聚落 与住居,正逐渐被现代建设 模式所取代。 在聚落层面,本书首先 论述了以渔村为代表的海岛 聚落的重要性及研究的意义 。再基于对舟山群岛大量的 田野考察,选取了三种典型 的海岛聚落类型——“海岛 山岙型聚落”“海岛平原型聚 落”“海岛海湾型聚落”,并 分别通过实例来直观论述这 三种聚落的特点。进而以“ 海岛海湾型聚落”渔村为例 ,分析现状与问题。通过塘 头村和白沙村的实际例子来 分析当下渔村转型过程中人 聚行为与人居空间的变迁及 特点。 在建筑层面,本书主要 选取了舟山历史上建筑风格 变迁的几个典型时期段及其 现在保留的典型建筑群落。 以大鹏岛、黄石村、马跳头 、葫芦岛、南岙、朱家尖这 6个建筑群落为例,描述了 当下海岛建筑的困境和机遇 ,并指出建筑发展的适宜性 途径,最终从建筑群角度设 计了分层多元形态模型。
目录
1 绪论 1.1 缘起 1.1.1 海岛聚落的重要性与独特性 1.1.2 舟山渔村聚落的代表性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外关于海岛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海岛渔村与聚落的研究 1.3 研究对象及意义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对象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2 海岛聚落 2.1 聚落调研 2.1.1 海岛山岙型聚落——南岙村 2.1.2 海岛平原型聚落——白泉镇 2.1.3 海岛海湾型聚落——河泥漕渔村 2.2 聚落体系现状和主要问题 2.2.1 渔村聚落“三生”系统扭曲的脆弱平衡 2.2.2 渔村聚落空间营建的波动与分化 2.2.3 渔村缺乏适宜的分类营建目标 2.2.4 农村空间导则在渔村上的套用 2.2.5 问题研究的意义 2.3 聚落的转型发展与空间演进 2.3.1 基于人聚行为的传统渔村公共空间变迁研究——塘头村、白沙村 2.3.2 调查方法 2.3.3 调研结果 2.3.4 聚集行为规模与活动 2.3.5 聚集空间类型和特征 2.4 小结 3 海岛建筑 3.1 海岛建筑调研 3.1.1 几种典型的海岛建筑 3.1.2 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建筑——大鹏岛 3.1.3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建筑——虾峙岛黄石村 3.1.4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建筑——悬山岛马跳头 3.1.5 20世纪70年代至1995年建筑——葫芦岛 3.1.6 1995年至今的建筑——南岙村 3.1.7 未来建筑趋势及专门化建筑——朱家尖民宿 3.2 海岛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3.2.1 海岛建筑发展的瓶颈 3.2.2 海岛建筑发展的机遇 3.2.3 海岛生态视角下的传统与现代建筑 3.3 海岛建筑适宜性设计 3.3.1 生态海岛建筑群空间体系 3.3.2 生态海岛建筑群资源能源系统 3.3.3 海岛民居单体建筑适变策略 3.3.4 海岛民居建筑被动式生态策略 3.3.5 海岛建筑生态构造设计 3.4 海岛建筑营建体系多层级构成 3.4.1 舟山群岛人居地形土地利用策略 3.4.2 生态海岛民居聚落组合模式 3.4.3 生态海岛民居单体建筑设计 4 总结 4.1 结论 4.2 不足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