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实践/SFL系统功能语言学文献丛书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实践/SFL系统功能语言学文献丛书

  • 字数: 272
  • 出版社: 上海外教
  • 作者: 杨雪燕|责编:王叶涵|总主编:彭宣维//黄国文
  • 商品条码: 97875446677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9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 分诠释了系统功能语言学 的整体理论构架、核心概 念及其相互间联系,并阐 明了该理论与话语分析之 间的关系。第二部分运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具体理 论与方法研究外语教学, 以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 实际问题,如英语标点符 号和泛指词的汉译问题, 以及教师如何通过话语去 改进课堂互动效果。第三 部分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 论应用于文体分析,阐明 了功能文体分析与外语教 学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社 论、报导等新闻体的不同 文体特征,以及自我为中 心者、女汉子等人物的话 语风格特征。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构架 第一章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与韩礼德的“社会符号” 1.1 引言 1.2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 1.3 韩礼德的“社会符号” 1.4 结语 第二章 韩礼德的“语言建筑” 2.1 引言 2.2 社会意义系统:语言与文化 2.3 语言系统:语义与语法 2.4 意义:语篇、情境和语域 2.5 结语 第三章 “篇类”的多层次性 3.1 引言 3.2 哈桑的语义视角 3.3 马丁的文化视角 3.4 斯韦尔斯的社会修辞视角 3.5 结语 第四章 “语域”再认识 4.1 Introduction 4.2 Active vs. static perspective on text 4.3 Dynarnic vs. synoptic approach to grammatical choices in texts 4.4 Illustrations of the dynamic approach 4.5 ‘Register' as two subsystems 4.6 Summary 第五章 作为“适用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5.1 引言 5.2 “适用语言学”的内涵 5.3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个研究区域 5.4 各区域研究有待加强之处及发展方向 5.5 结语 第六章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话语分析 6.1 引言 6.2 话语分析的发展及理论视角 6.3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独到之处 6.4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分析话语 6.5 结语 第二部分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研究 第七章 英语泛指词的理解难点与解决途径 7.1 引言 7.2 指称性 7.3 低可及性 7.4 高概括性 7.5 开放性 7.6 不对等性 7.7 语义类别 7.8 结语 第八章 标点符号在英译汉中的功能对等 8.1 Introduction 8.2 Method 8.3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8.4 Summary 第九章 外语教师的课堂提问策略 9.1 引言 9.2 分析方法 9.3 分析结果与讨论 9.4 结语 第十章 教师提问的互动性差异 10.1 引言 10.2 概念的界定 10.3 实例分析及阐述 10.4 提问的互动性系统 10.5 结语 第十一章 外语课堂上交换的五种信息类型 11.1 引言 11.2 研究方法 11.3 分析结果与讨论 11.4 结语 第十二章 省略在外语课堂对话中的功能 12.1 引言 12.2 语料与理论基础 12.3 省略句的功能类型 12.4 结语 第三部分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文体分析 第十三章 功能文体学与外语教学 13.1 引言 13.2 文体学的性质 13.3 功能文体学所关注的问题 13.4 功能文体学对外语教学的实用价值 13.5 结语 第十四章 社论英语的文体特征 14.1 引言 14.2 研究方法 14.3 分析结果与讨论 14.4 结语 第十五章 国际政治新闻英语的文体特征 15.1 引言 15.2 研究方法 15.3 分析结果与讨论 15.4 结语 第十六章 “自我为中心”的话语风格 16.1 引言 16.2 研究方法 16.3 分析结果与讨论 16.4 结语 第十七章 “女汉子”的话语风格 17.1 引言 17.2 研究方法 17.3 分析结果与讨论 17.4 结语 参考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