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物权法学的新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当代中国学术史系列/中国法学新发展系

物权法学的新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当代中国学术史系列/中国法学新发展系

  • 字数: 92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渠涛//刘保玉//高圣平|责编:任明//郭如玥|总主编:陈甦
  • 商品条码: 978752038855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850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2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将进入21世纪后中 国民法界对物权法领域的整 体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物权法》立法之前、之后以 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 编纂民法典之后——展开的 综述性研究。该项综述性研 究依《物权法》中各项制度 排列,进而在各项具体制度 内容中分为立法论和解释论 予以归纳,并以“简要总结” 陈述笔者观点。本书主要采 用历史归纳法和文献比较法 ,全面回顾进入21世纪后( 2000-2019年)我国在物权 法方面可谓“汗牛充栋”的研 究成果,以作为对民法特定 领域研究的历史阶段总结, 以此勾勒这一阶段中国物权 法学研究的历程和现状。在 我国《民法典》已经成立并 实施的今天,本书作为对我 国学者在《民法典》立法中 于物权法领域研究所作贡献 的总结,有其重要的学术价 值。
作者简介
渠涛,男,汉族,1956年生,山西祁县籍,名古屋大学硕士、博士(课程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退休),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客员教授、法学部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法总则、物权法、土地法、习惯法等。主要著作:《民法理论与?制度比较研究》等。 刘保玉,男,汉族,1963年生,河南省郑州市籍;山东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法原理、物权法等。主要著作:《中国民法原理与实务》《债权担保制度研究》等。 高圣平,男,汉族,1968年生,湖北省仙桃市籍,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硕士、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商法一般理论、物权法等。主要著作:《{担保法论》?《中国土地法制的现代化》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物权法学 一 立法论方面的重大成就 二 解释论方面的重大成就 三 进入21世纪中国物权法学急速发展的原因 四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物权法学研究存在的缺憾 第二章 物权立法中的重大问题 第一节 物权立法的意识形态之争 一 主要争议问题 二 主要观点 三 简要总结 第二节 “物权法”与“财产法”的立法范式之争 一 主要争议问题 二 主要观点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争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四节 物权的类型体系之争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五节 物权行为理论之争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三章 物权法总则 第一节 物权通则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二节 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三节 不动产的登记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四节 动产的交付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五节 物权保护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四章 所有权 第一节 所有权概论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二节 所有权的类型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三节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四节 相邻关系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五节 共有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六节 善意取得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七节 取得时效 一 主要争议问题 二 各种观点 三 简要总结 第八节 所有权的其他取得方式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五章 用益物权 第一节 用益物权基本理论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三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五节 地役权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六节 其他用益物权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六章 担保物权总论 第一节 担保物权的性质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三 民法典编纂中的立法论 第二节 担保物权的体系与分类 一 担保体系立法论 二 让与担保立法论 三 优先权立法论 四 所有权保留立法论 五 反担保立法论 第三节 担保物权的竞存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三 民法典编纂中的立法论 第四节 混合共同担保 一 主要争议问题 二 各种解释观点 三 民法典编纂中的立法论 四 简要总结 第五节 担保物权的行使期间 一 解释论 二 民法典编纂中的立法论 第七章 不动产担保物权 第一节 不动产担保物权的体系 一 立法论 二 民法典编纂中的立法论 第二节 不动产抵押权的设立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三 民法典编纂中的立法论 第三节 不动产抵押权的效力——以“房地单独抵押、房地分别抵押”为例 一 解释论 二 对该制度立法论的总结 第四节 不动产抵押权的优先受偿范围 一 解释论 二 民法典编纂中的立法论 第五节 最高额抵押权 解释论 第八章 动产担保物权 第一节 动产抵押权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三 民法典编纂中的立法论 第二节 浮动抵押权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三 民法典编纂中的立法论 第三节 动产质权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三 民法典编纂中的立法论 第四节 留置权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三 民法典编纂中的立法论 第九章 权利担保物权 第一节 权利担保物权概述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三 民法典编纂中的立法论 第二节 应收账款质权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三 民法典编纂中的立法论 第十章 占有 第一节 占有的概述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二节 占有的分类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第三节 占有的状态推定 一 主要争议问题 二 主要观点 三 简要总结 第四节 占有的权利推定 一 主要争议问题 二 各种观点 三 简要总结 第五节 占有的保护 一 立法论 二 解释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