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0世纪的宏观经济学--从凯恩斯主义统治到学派林立

20世纪的宏观经济学--从凯恩斯主义统治到学派林立

  • 字数: 400
  • 出版社: 经济科学
  • 作者: 苏雪串|责编:于海汛//郭威
  • 商品条码: 978752182045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0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世纪是西方经济学发 展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特 别是自20世纪30年代宏观 经济学产生以来,西方经济 学家在继承或批判凯恩斯经 济学的基础上,形成诸多宏 观经济理论体系,经历了从 凯恩斯主义统治到20世纪末 期的学派林立。 本书的内容是以20世纪 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演进为主 线,揭示各种理论产生的学 术和时代背景、构建宏观经 济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视角 及其所形成的核心理论及政 策主张。逻辑体系的构建既 考虑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纵向 演变,也顾及各种理论之间 的横向关联。
目录
第一章 凯恩斯革命之前:从古典到新古典经济学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充分就业的均衡是常态 第二节 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哲学基础:经济自由主义 第三节 边际效用理论的产生:西方经济学史上的边际革命 第四节 马歇尔对古典经济学和边际效用理论的综合: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二章 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对古典经济学的革命 第一节 凯恩斯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先驱人物 第二节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及特点 第三节 凯恩斯的《通论》对古典经济学的冲击 第四节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及政策主张 第五节 凯恩斯革命之后:各种理论流派的形成 第三章 新古典综合:凯恩斯主义统治地位的确立 第一节 新古典综合的经济学逻辑 第二节 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第三节 从凯恩斯模型到AS-AD模型:新古典综合派对收入决定模型的发展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和乘数-加速数模型: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的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化 第五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新古典综合派的菲利普斯曲线 第六节 相机抉择的政策主张 第七节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 第四章 重视社会哲学的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 第一节 两个剑桥之争:新剑桥学派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批判 第二节 方法论:重视社会哲学和研究真实世界 第三节 收入分配:新剑桥学派发展凯恩斯经济学的出发点和理论核心 第四节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卡尔多模型 第五节 以调节收入分配为核心的政策主张 第五章 以拯救凯恩斯主义为己任的新凯恩斯主义 第一节 新凯恩斯主义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继承和批判 第二节 工资和价格黏性及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三节 名义工资黏性和名义价格黏性模型 第四节 实际工资黏性和实际价格黏性模型 第五节 黏性与经济周期 第六节 技术进步内生化: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 第七节 政策主张:粗调以避免宏观经济剧烈波动 第八节 新凯恩斯主义评价 第六章 反凯恩斯主义的先行者:货币主义 第一节 货币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学术背景 第二节 货币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 第三节 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现代货币数量论 第四节 货币主义的名义国民收入模型 第五节 货币主义的AS-AD模型 第六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货币主义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第七节 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及其实践效果 第八节 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分歧及其评价 第七章 经济政策学:供给学派 第一节 供给学派与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 第二节 基本模型和三个基本命题:减税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费尔德斯坦曲线:减少财政赤字的理论解释 第四节 减税及其政策效果 第五节 信息经济与新型经济学:供给学派理论的新进展 第八章 基于理性预期: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的复兴及卢卡斯批评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理性预期 第三节 货币中性论及政策无效性命题 第四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S-AD模型 第五节 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 第六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 第九章 经济学与政治学的融合:公共选择理论和新政治宏观经济学 第一节 政府行为研究的简要回顾: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 第二节 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市场: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学逻辑 第三节 政府职能的界定及政府失灵:公共选择学派的国家理论 第四节 政治市场运行机制及政府失灵的矫正 第五节 新政治宏观经济学 第十章 纳入空间因素:新经济地理学 第一节 新经济地理学: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新经济学”之一 第二节 古典区位论中的空间分析 第三节 空间集聚: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石 第四节 新经济地理学对空间分析的发展 第五节 新经济地理学的新发展 第十一章 一个经济史视角的研究:经济增长阶段论 第一节 经济增长阶段论:一种经济史论 第二节 经济增长各阶段的分析 第三节 经济起飞的条件 第四节 增长阶段论揭示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启示 第十二章 结语与展望 第一节 经济学理论“革命”的结果:新理论与旧理论并存 第二节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关于经济学数学化的不同观点 第三节 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相对重要性的交替 第四节 各学派之间的竞争关系的变化态势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