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临场感理论视角下的乡村人际交往研究

社会临场感理论视角下的乡村人际交往研究

  • 字数: 17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金恒江|责编:陈肖静
  • 商品条码: 978752038900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0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研究从新媒体 使用的社会心理学视角关注 乡村居民人际交往的影响因 素和表现。研究选取社会临 场感理论和关系传播理论作 为理论基础,社会临场感作 为个体使用媒介所产生的社 会心理感知因素,近年来也 逐渐受到了传播学者的关注 ,它旨在揭示媒介用户在使 用媒介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 参与、共在意识、亲密性和 行为契合度的感知。而关系 传播理论是研究人际传播和 人际关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理论基础,该理论是以建立 人际关系为基础的交往模式 或理论环境,认为个体之间 通过传播行为而产生或建立 关系。研究采取量化和质化 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乡村居 民的人际互动、人际关系和 社会资本进行讨论。研究通 过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 7个城市的35个乡镇收集到 1162份有效问卷用以量化 分析,同时对51个乡村居民 进行了6组焦点小组访谈, 试图更加具体与深入地再挖 掘社会临场感和乡村居民人 际交往之间的内在联系。研 究发现,媒介使用的心理感 知因素对用户的交往行为起 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 能够引发讨论。我们认为新 媒体使用的社会心理学视角 ,应该成为一种重要的人际 交往解释路径。在实践方面 ,对于政府对乡村的治理, 以及相应的信息传播和乡村 资源整合上都有一定的现实 意义。
作者简介
金恒江,博士,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讲师,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新媒体传播与社会变迁和健康传播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在《传播与社会学刊》《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现代传播》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目录
绪论 新媒体与乡村社会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一 新媒体已经深嵌入乡村社会之中 二 新媒体使用的社会心理学视角应成为重要的人际交往解释路径 第二节 理论与现实价值 一 理论价值 二 现实意义 第三节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一 理论基础之一:社会临场感理论 二 理论基础之二:关系传播理论 三 概念界定:人际交往 第四节 问题框架、研究对象与方法论 一 问题框架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媒体、社会临场感与人际交往 第一节 乡村人际传播与人际交往研究 一 乡村人际传播的特征与形式 二 人际传播对乡村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 乡村人际交往研究 第二节 新媒体技术与人际交往研究 一 新媒体与人际关系(互动)研究 二 新媒体对社会资本的影响 三 乡村居民的新媒体采纳及影响 四 新媒体与乡村人际交往研究 第三节 社会临场感对媒介使用与人际交往的影响 一 社会临场感对媒介使用的影响 二 社会临场感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第二章 变量设置与测量 第一节 新媒体使用测量 一 乡村居民的社交网络使用模式 二 乡村居民的网络交往动机 三 乡村居民的网络人际交往投入 第二节 新媒体使用的心理因素测量 一 社会临场感 二 情绪响应 …… 第三章 社会临场感与乡村居民网络人际互动效果的关系 第四章 社会临场感对乡村居民网络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 第五章 社会临场感与乡村居民社会资本的关系 第六章 不同乡村主体的社会临场感与人际交往 第七章 微观视角:社会临场感与乡村人际交往 第八章 社会临场感视角下乡村人际交往的发展与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