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

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

  • 字数: 419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赵敏俐|责编:吴超//周志宽
  • 商品条码: 97875201900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1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赵敏俐教授多年从事汉代歌诗研究的重要创获 。“歌诗”指的是可以歌唱的诗,中国早期诗乐一体,配 乐而歌是中国早期诗歌的基本形态,后来诗乐逐渐分离, 才有了脱离音乐的独立的诗歌语言形态,自汉代以后成为 两种不同的诗歌流派而并行发展。作者独创性地将艺术生 产理论运用于中国古代歌诗研究,结合汉代乐府制度的变 革,系统探讨了汉代“歌诗”这一特殊艺术形态的发生演 变过程,揭示了其复杂的生成机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 艺术表现方式,以及其在中国诗歌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巨大 影响。
作者简介
赵敏俐,1954年生,内蒙古赤峰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一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和中国古代诗歌的教学与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两汉诗歌研究》《汉代诗歌史论》《文学传统与中国文化》《周汉诗歌综论》《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合著)、《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合著),《中国诗歌通史》(主编)、<中国文学通论·先秦两汉卷》<主编>等。发表《魏晋文学自觉说反思》《论七言诗的起源及其在汉代的发展》《20世纪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等学术论文100余篇。
目录
导论 上编 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艺术生产 第一章 汉乐府探源 第一节 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新思考 第二节 分工的出现与古代乐官文化的产生 第三节 雅乐观的建立与雅俗艺术的盛衰消长 第二章 汉代社会歌舞娱乐盛况的文献考察 第一节 从宫廷到民间的汉代歌舞艺术发展盛况 第二节 宫廷乐官的世代传承与贵族子弟培养 第三节 民间歌舞艺人的命运与艺术贡献 第三章 乐官制度建设与乐府的兴废 第一节 太乐与乐府:汉初乐官制度的建设 第二节 汉武帝扩充乐府的艺术生产史意义 第三节 汉哀帝罢乐府以后的乐官制度变革 第四章 汉代歌诗艺术生产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占主导地位的寄食式艺术生产与特权式消费 第二节 卖艺式的歌诗生产与平民式消费在汉代的出现 第三节 古老的自娱式歌诗生产与消费在汉代的发展 第五章 汉代歌诗分类及其发展大势 第一节 主要用于祭祀燕飨的宫廷雅乐 第二节 主要用于社会各阶层消费的俗乐 第三节 汉代各类歌诗艺术的兴衰消长 中编 汉代歌诗艺术分类研究 第六章 汉初雅乐与《安世房中歌》 第一节 《安世房中歌》对周代《房中乐》的继承 第二节 《安世房中歌》在内容方面的革新 第三节 《安世房中歌》在艺术上的创新 第七章 《郊祀歌》十九章研究 第一节 《郊祀歌》十九章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郊祀歌》十九章的产生时间及内容分类 第三节 《郊祀歌》十九章的艺术成就 第八章 《汉鼓吹铙歌》十八曲研究 第一节 《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名实考论 第二节 《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内容梳理 第三节 十八曲的艺术特点及文学史意义 第九章 汉代相和歌诗研究 第一节 相和歌的名称来源与分类 第二节 相和诸调歌诗的艺术形式 第三节 相和诸调歌诗内容的两大类别 第十章 舞曲歌辞、琴曲歌辞与杂曲歌辞 第一节 开中国戏剧艺术先河的舞曲歌辞 第二节 借古事以抒怀的琴曲歌辞 第三节 兼收众类的杂曲歌辞 第十一章 汉代民间歌谣研究 第一节 现存汉代民间歌谣的分类及区别 第二节 汉代民间歌谣的内容及形式 第十二章 汉代贵族歌诗研究 第一节 汉代贵族歌诗创作考 第二节 汉代贵族的政治生活歌诗 第三节 具有特殊地位的汉武帝歌诗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