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孟子重估——从牟宗三到西方汉学

孟子重估——从牟宗三到西方汉学

  • 字数: 170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罗惠龄|责编:黄飞立
  • 商品条码: 978710115356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38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当代学者有关 孟子研究的一些争议性课 题,试图通过思想史的省 察及文献分析,予以廓清 与重释。首先,立基于历 史发展脉络,掌握孟子经 典文献语义。其次,借由 当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 物牟宗三与学术研究成绩 斐然的劳思光,探讨孟子 诠释的当代差异,触及儒 家哲学的内在问题,并试 图为孟子架构出一个开放 性的理论系统。再次,追 问葛瑞汉、华霭仁以及安 乐哲三位汉学家,对待传 统经典的不同思维如何造 成了各种迥异的理解。最 后,廓清传统与当代,既 疏理了西方释孟所引发的 争议,同时又让经典发光 ,冀望为孟学诠释脉络提 供不一样的论述角度。
作者简介
罗惠龄,台湾淡江大学文学博士。曾长期在台湾教授中学语文课程,后担任台湾大学博士后行政主管,以及浙派名师经典课程教学讲师。目前任教于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著有《当代(孟子)人性论的省察——以汉学家的诠释所展开的反思》《樗下咏(庄子)》。
目录
序(成中英) 导言 保留一份蕴藉丰富的生命怀想 第一章 《孟子》人性论省察 第一节 省察前缘与动机 第二节 当代孟学研究代表 一 港台新儒家代表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 二 唐、牟、徐后研究孟学的牟氏代表弟子 三 台湾其他孟学研究代表 四 大陆孟学研究代表 五 汉学界研究代表 第三节 创造性的诠释 第四节 省察范围限制 第二章 当代孟子学诠释的争议问题 第一节 关于“心”“性”“天”“命”的文献解读 一 “尽心”文献的理解 二 “知性”文献的认识 三 “知天”文献的剖析 四 “立命”文献的领悟 第二节 劳思光“德性我”的肯认 一 万物皆备于我的心性 二 客观限制观念的天命 第三节 牟宗三“道德主体”的建构 一 本心性体的启迪缔创 二 贞定的天与框限的命 第四节 即命立义以彰其心性天 一 劳思光对心、性、天、命的反省 二 牟宗三对心、性、天、命的检讨 第三章 葛瑞汉的《孟子》诠释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的依据 一 《吕氏春秋》及《左传》之论述概念 二 杨朱的“全性保真”和子华子的“全生为上”之渊源脉络 三 诸说理论预设的重衡 第三节 诠释的重点 一 生命进程之圣人与我同类的诠释危机 二 对心、性、天、命诸概念之因应及其局限 三 葛瑞汉对《孟子》“性”的善与不善之诠释 第四节 批判和反省 一 关于“人特有的生命进程”之评述 二 本质主义的窠臼 第五节 承西启东的立论梳理 第四章 华霭仁的《孟子》诠释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诠释的重点 一 华霭仁对《孟子》中“性”的诠释 二 华霭仁对《孟子》性的善与不善之诠释 第三节 批判和反省 一 生物学意义还是文化学意义 二 普遍性还是特殊性 三 本质主义还是存在主义的诠释进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