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间融资的刑法规制及司法现状

民间融资的刑法规制及司法现状

  • 字数: 15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韩阳|责编:郑秀艳
  • 商品条码: 978754267465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83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研究将从五个章节 展开如下讨论: 第一章介绍我国民间 融资的发展历程,以及政 府对民间融资的态度变迁 ,以此说明:1.出于金融 二元化状态,民间融资的 需求切实存在,而且呈现 出急剧上升态势,但现有 的正常借贷路径完全无法 满足这一不断增强的需求 。2.政府对民间融资一直 处于严格管制状态,但经 济发展的需求使得这种态 度不断摇摆。3.借贷的困 难和借贷行为受到犯罪打 击的风险反而不正常地推 高了借贷利率,而高利放 贷和收贷行为本身就有可 能成立犯罪。4.目前的金 融规制状态下膨胀式发展 的民间融资中的诈骗问题 日益严重,并随着新科技 和金融的发展向纵深演进 。 第二章分析非法吸收 公共存款和集资诈骗这两 个高度胶着的犯罪的犯罪 构成和立法及司法界定, 分析其混同状态的成因及 存在原因——共同维护金 融业的高强度限控。而这 种混同状态1.不仅使犯罪 的打击面太大,从而威胁 正常的商业活动,2.有时 还会迫使正常商业活动转 向真正的犯罪,3.而且还 会让真正的诈骗行为有可 乘之机,选择以融资方式 进行诈骗反而成了诈骗活 动的“避风港”,因为这些 行为有可能只被认定为非 法吸收公共存款罪,从而 获得比一般诈骗类罪名更 轻的刑事处罚。 第三章分析非法吸收 公共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 的唯一区别——“非法占 有”目的——的证成方式 ,展现现有证成方式对这 两个罪名之间界限的进一 步模糊的司法实践状态。 第四章通过数据分析 展现我国历年非法集资案 件(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 款案件和集资诈骗案件) 的走势,从中可以看出民 间融资的风险以及犯罪演 化的风险和规模,并分析 司法裁判的态度和走势— —结论是非法吸收公共存 款罪是一个具有越来越高 倾向性的定罪选择。但如 果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和 集资诈骗罪这两个罪名都 同时具有维护金融管控的 功能,而中间的界限又可 以轻易跨越,为什么会出 现这种走势呢? 第五章详细分析出现 上述定罪走势的原因和影 响要素,比如投资人法律 地位的认定、共犯的界定 范围、投资人地位对集资 数额认定的影响以及集资 款返还的困难对定罪态度 的影响。通过上述对定罪 影响因素的分析,展现出 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相对 于集资诈骗罪而言的几个 重要的独特功能:稳定投 资人的情绪,减少投资人 的赔偿诉求,稳定司法和 社会秩序。
目录
前言 引言 第一章 我国民间借贷模式的变化 一、合会互助借贷模式 二、民间借贷融资模式发展整体路径及规制 第二章 民间融资的常涉罪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的立法规范比较 一、庞氏骗局与非法集资 二、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及集资诈骗的立法 (一)历史维度的考察 (二)现行刑法中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三)现行刑法中的集资诈骗罪 三、小结:高度趋同的犯罪构成 第三章 进一步模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界限的“非法占有”证明规则 一、对于集资案件中“非法占有”目的证成的立法及司法态度 二、吴英案件的意义 三、吴英案之后的司法实践 (一)杜益敏集资诈骗案 (二)最高法发布的集资诈骗案件典型案例 (三)最高检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分析 四、对“非法占有”目的证明模式的评析 第四章 数据分析:对非法集资案件的司法裁判态度及走向 一、裁判文书网及商业数据库的数据分析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裁判文书数据 (二)集资诈骗罪裁判文书数据 (三)对裁判文书数据的分析 1.裁判整体态势 2.地域分析 3.其他问题 二、两高历年政府工作报告数据 三、其他来源数据 第五章 投资人的诉讼地位认定及受偿状况对非法集资案件中司法定罪态度的影响 一、对普通投资人诉讼地位的界定 二、投资人被纳入共犯打击范围的可能性 三、投资人的法律地位对计算集资数额的影响 (一)集资诈骗案件的数额计算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数额计算 (三)不计算在内的金额 四、受偿程序的困境进一步强化了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认定的倾斜态度 (一)“先刑后民”的程序规范对投资人求偿诉求的影响 (二)退赔效果的实践考察 结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