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在文学与历史之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精)

在文学与历史之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精)

  • 字数: 62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编者: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责编:徐建新
  • 商品条码: 978754267155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836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1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鲁迅博物 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 馆)与中国鲁迅研究会于 2019年4月12日-14日在 北京联合召开的“在文学 与历史之间:纪念五四运 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 精选论文集,分上下两篇 。 上篇“五四新文化运动 ”研究,下篇“鲁迅与新文 化运动研究”。论文集集 中呈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这一宏大命题下的微观视 角和多维观照,举凡前五 四、后五四、个体的五四 、地方的五四、物证现场 、文本细读、无抵抗的周 遭、非主流的边缘、被忽 略的个案、逐渐清晰的隐 线、新旧交叉的进路…… 在在体现出文学与历史的 张力、时代与往昔的共情 ,以及五四新文化现代性 建构更加丰富和立体的面 向。
目录
上编: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 材料、诠释与价值重估 ——百年五四运动史研究之检视(欧阳哲生) 走出求法与传道的留学怪圈 ——中国百年留学现象的反思(赵京华) 对五四新文化的制衡与反思 ——从《学衡》到《东南论衡》(沈卫威) “认识性装置”的建构与运作:以五四现代人道主义思潮运动为例(张先飞) 五四白话诗杂谈(沈长庆) 旧垒新声:汪辟疆与中国现代新文学 ——对新文化运动后新旧文学之间非对抗性关系的一例个案考察(邵宁宁) 重述百年文学史进程中的五四传统及左右两翼(李林荣) 再造文明与复古革命 ——世界史上的五四(韩琛) 尺牍之间的“文白之变” ——《新青年》同人应用文改革之实践(刘静) 五四时期进步报刊微观研究 ——以浙江省博物馆藏《赤城丛刊》为例(熊彤) 1922:新文化运动在香港 ——以《香港策群》为视点(李明刚张鸿声) 对儒家文化的选择性继承与改造 ——从1922-1924年《学衡》看“学衡派”的历史文化选择(汤昭璇) 胡适“科学”观念的现代性反思(沈庆利) 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之争中的胡适形象(林建刚) 安徽博物院藏胡适手书十言联考证 ——兼谈胡适与歙县许承尧家的交往(闫启鑫) 罗家伦与1941年陪都重庆沙磁文化区的五四纪念(凌孟华) 新文化运动的“主义”对话 ——以青年张闻天的文学、思想为中心(熊权) 《儿童文学之管见》的修改(乔世华) 也谈五四时期欧阳予倩离开南通的时间及佚信 ——对吴修申《关于欧阳予倩的两则札记》的补正(景李斌) 中国传统白话小说之争与五四文学革命 ——以钱玄同、胡适为例(王小惠) 痴狂叙事与现代中国小说的源起 ——以《狂人日记》《沉沦》等为例(裴争) 下编:鲁迅与新文化运动研究 幼者本位:从伦理到美学 ——鲁迅思想与文学再认识(董炳月) 从“但除了印度”到“除了泰戈尔” ——略论鲁迅对印度的想象和认知(黄乔生) 鲁迅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抵抗性(姜异新) 鲁迅的“直译”和译文欧化(顾音海) “脚的把戏”及其隐喻 ——以杨二嫂、爱姑为标本(乔丽华) 鲁迅与拉丁化新文字(施晓燕) 鲁迅五四何以成立? ——兼论鲁迅五四的文学史意义(姬学友) 鲁迅“走异路,逃异地”考述(刘润涛) 鲁迅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托尔斯泰主义的对话 ——以《工人绥惠略夫》的翻译为媒介(范国富) 后五四分裂:鲁迅与现代评论派之争(邱焕星) 再造新文学与后五四时期的鲁迅(李玮) 鲁迅故乡情感之历时考察(何巧云) 鲁迅、刘亮程、刘慈欣在“故乡”层面的异时空 对话(张永辉) 《狂人日记》百年祭(张业松) 沉入语言中的“冷峻”与“温情” ——《孔乙己》语言特色分析(于小植) 《伤逝》:五四新人与民族国家想象(张娟) 《腊叶》写作与“延宕的伦理革命”(李哲) 空白的序文与暧昧的题辞 ——鲁迅的“《彷徨》叙事”(邢程) 言说与失语:浅论鲁迅儿童形象的建构(李俊尧) 在文学与历史之间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范国富) 编后记(姜异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